2)第十二章 朱高烨:科举制度有问题,朱元璋傻了!_大明:开局邀请朱元璋和朱棣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被朱高烨的话给带着走了,于是开口问道:

  “还望小友不吝赐教。”

  朱高烨摇了摇头说道:

  “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但是也都有一个根本原因。”

  “比如说造成那些文官们抱成团的根本原因,就是如今的科举制度。”

  朱高烨的话再次听的朱元璋心中一震,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现在的科举制度是由自己一手制定的,如果按照朱高烨的说法,文官因为自己制定的科举制度抱成团对抗皇权,那么原因还真就是在自己这里。

  只不过朱高烨这么说的理由到底是因为什么?

  然而这些话在朱棣听来却是如坐针毡,感到头皮发麻。

  朱棣有些心虚的看着自己的老爹,因为朱棣十分清楚,朱高烨现在批评的科举制度。

  可以说是自己的父皇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

  虽说这中间确实有朱元璋自己学识不高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朱元璋想要追求一个南北取仕的公平。

  当年发生的那件南北大案的牵连也是非常的广泛,因为从科举制度诞生之时,一个问题也就随之诞生了。

  那就是南北双方的士子水平问题,自古以来,南方都是中原王朝的膏腴之地,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经济赋税,而北方则相对贫瘠一些。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南北方的教育程度问题,比如唐宋八大家,只有两个人是北方人,其余六个人都是南方人,这种差距在科举制度下则变得尤为明显。

  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等到南宋的时候,半壁江山落入金人手中,赵宋朝廷在长江以南苟延残喘,使得朝廷取仕只能从南方入手,更进一步的导致了这种差距。

  再加上蒙古人后来入主中原的时候,更是杀的北方赤地千里,文脉几乎为之断绝,而南方则相对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等到了大明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加的明显了,尤其是当年南北大案的时候,榜上所录取的五十一人全部都出自于南方,连一个北方人都没有,自然就引起了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

  这些北方士子集体向朱元璋告御状,并且怀疑是不是科举舞弊,否则实在是没法解释为什么榜上有名的全都是南方人。

  自己的父皇闻言自然也是大怒,命令彻查此事,但是最后的调查结果却是南方士子根本没有舞弊,造成这种情况的完全是因为南北方的教育程度问题。

  只不过朱元璋却不能够将这个结果公布于众,因为这个结果一旦公布于众,必然会引起南北方士子之间的对立,到时候很有可能就是整个北方产生动荡。

  这肯定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而最后的处理结果自然也是血腥无比,并且重新开科取士,另取了一榜全部为北方人,这才算是安抚了北方士子,没有造成更大的动荡。

  这件事情也促使了朱元璋制定八股取仕这一制度,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科举环境。

  可是现在这个八股取仕制度却被朱高烨说成是自己父皇的昏招,这让朱棣在震惊的同时也感到十分的迷惑。

  自己的这个儿子究竟是想要说什么?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