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一章 谋反大业怎不香_驸马快跑,公主要跟你拼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从宕势在必得,他认为时机成熟了,自己大事可成。千秋霸业一统天下的机会,终于来了。

  不止是他这么想,他的同党们也纷纷都在这么想着。甚至于赵平自己,也认为自己可以堂而皇之的当这个太子爷。而不是,被风起云涌的朝堂所左右,被昌帝所御赐了。

  昌帝御赐的这个太子,且不说赵平并不稀罕。而这个太子背后所牵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

  而且看似昌帝人过中年,可谁也无法预料到后面发生的事情。或许,昌帝突然就让某个嫔妃生下个一男半女的呢。

  到时候,自己这个御赐的储君,处境势必极其尴尬。这种事,也是不得不防的。

  昌帝又不是先天性没有生育能力,他生下过太子赵秀,生下过隋国公主赵小金。而且,在这期间还有个嫔妃同样生下过一个皇子。只不过,后来那个皇子早夭了而已。

  赵平这个储君是昌帝被迫封给他的,是昌帝自己没了儿子,从中选出来的他。这一切的开始,注定都是一场交易。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老赵家的皇族血脉而已。

  昌帝一旦再次有了子嗣,赵平势必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无极富贵,就会化作了泡影。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太子看似离着皇权一步之遥,正是这一步之遥,断送了多少人的人生。

  哪怕是大宋王朝以仁孝著称的宋仁

  宗皇帝,仁宗皇帝赵祯没有子嗣。为此朝臣们也是屡屡觐见,甚至于一度逼的龙颜大怒。

  赵祯一开始并没有表态,他还在抱有一线希望。那就是,自己能够早日的再生下个皇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也是越来越渺茫。无奈之下,仁宗皇帝赵祯,只好答应了群臣的请求册立皇储。

  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就是这样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也决心立志变革。仁宗皇帝赵祯不安于守成的现状,针对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三冗”就是所谓的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也有志开展革新。他多次以“天下事责大臣”,意图有所作为。

  庆历三年,赵祯授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当时人称“四谏”。

  后来在仁宗皇帝赵祯的责令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