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0章 制药和炼油 --------------------_从1935到20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克和艾琳娜在西安只待了一晚上加半个白天,在当天下午就开飞机直飞延安。

  因为身份保密的原因,两人下了飞机,是由专人直接派车接走,然后送往专门用于接收物资的仓库。在那里,两人将四百多吨的物资全部释放出来。

  这一次零元购,获得的物资,大部分都是奢侈消费品,如高档糖果、奶粉、服装、电器等等,基本都是“平平无奇”的“生活消费品”。

  其中最为贵重的,却是几台黄克从美国订购的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那家倒霉的代理洋行的老板,又要因为货物丢失而倒赔钱了。

  完成了货物卸装后,二人接着前去的地方,却是新建的延安制药厂所属的“化学试验室”。

  苏联专家来到延安后,最深的印象就这里大部分设施都落后无比的同时,“小而精”的机床机械车间的设备却好得让苏联人惊讶,而另一处就是制药厂的化学试验室,却令他们给出了“先进得这里都没人会用”的评价。

  除了常见的分离器,加热器,高温测温仪,蒸馏瓶、烧杯,马沸炉这类寻常设备外,这座试验室里,所有在英美能在市场上买到的,这个时代的化学试验设备,黄克不惜花巨资尽可能地将其购买齐全。哪怕是其中不少设备无人会操作,他也不惜重金买来,比如试验用的高压反应釜、试验室用的离心机。

  苏联人在这里,甚至还看到了一台苏联国内都很少见的,可用于分离醋液、焦油可燃气的“干馏炭化焦化”实验用小型设备。这台设备整个延安无人会操作,买来后就扔在那里。

  相关设备的采购单,完完全全就是他的母亲林梅开出来的,为此所有设备前后的花费接近一百万美元。

  “你们这里的设备,差不多有我们苏联专门的化学试验室的水准了!而有些设施,甚至要在专门的工厂里才能看到,简直是好得太超前了。”

  在了解了这里设备的具备情况后,那位苏联专家很快就向国内发报,要来了一批能很好地发挥这些设备真正功用的专家。

  按这群苏联专家的评估,靠着这批设备,完全可以小批量地,利用现有的原始资源,从无到有地自造雷汞、底火等军工原料。虽然产量不会太高,但质量绝对杠杠,月产百来公斤的雷汞问题不大。

  按林梅开出这些设备的想法:拥有了这些设备,只要知道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室就可以小批量地生产许多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甚至这个时代还没有诞生和发明的化学产品。

  而这些产品拿到这个时代,都是可以卖大价钱的好东西!而前期的这些投入,其实这个时期已经回本了!

  黄克合成西地纳非,某些合成所需的材料,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根本就买不到相关原料,这时就是需要通过这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