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4节江宁办差(1)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工大典,第二,也着我在江宁走一走,看一看,若是得暇的话,最好能够与此番铁路大工之中,日后承建的民夫,见上一面。”

  他停手机}看2*58oo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上回您上的折子,皇上看到了,对于山翁提及的,将剩余下来的漕帮丁士全数收罗起来,让他们加入其中的建议,皇上大为赞赏。”

  “天恩浩荡。”桂良站起来,向天虚虚拱手,又坐下说道,“那不过是老奴愚者之得,皇上不以为非,反倒拣才使用,老奴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山翁也不必如此自谦,”奕答说:“皇上说过,能够提出这样的建议,可见桂良在任上体察民情,探究民隐民疾,是很用了心的。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办法的?”

  桂良谦虚的一笑,“这也不过是恰当其时,物尽其用罢了——。”

  新皇登基以来,大肆破除前朝旧政积弊,其中尤以漕运之事最为让人关注,原因无他,漕运二百余年来,养活了运河两岸数以百万计的民生丁户,一旦断了这些人的生活来源,要是有人登高一呼,就是东南半壁生灵涂炭的结果。

  故此,皇帝在着力推行漕运改为海运的壮举之时,一方面要针对朝局中的老臣做文章;另外一方面,也要认真的考量剩余下来的漕丁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承办海运的各省沙船帮当然可以吸纳一部分年少精壮的漕丁,而那些年岁渐长的漕丁就只能另寻出路了,除却帮中仍然能够维持发放下来的一点公出银子之外,从盐场贩盐到各省去售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再有的就是既无本钱,也不识字的漕丁,这一部分人更少,漕帮中有之前承平时节备下的公田,也是可以勉强度日的。

  咸丰二年的时候,曹德政一家人从京城回到常熟家中,江苏巡抚黄宗汉、藩司椿寿、常熟县令管燮光亲自到城外去迎接,这一番做作惊动了江苏一省所有的漕帮之众,后来才知道,老曹家祖坟头上冒青烟——此番入京,居然得皇上召见,而且言辞之间,慰勉有加对于普通漕丁来说,这绝对是可以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了。

  到后来越传越离奇,有人说,皇上相中了曹家大小姐灵儿,将她留在京中,陪侍皇上——曹德政摇身一变,居然成了国丈。这更让那些不要面皮的家伙顿足捶胸,早知道是这样的话,应该把自家的女儿也想办法送进京中,要是真的能够入得皇上的龙目,自己的后半生不是也有了倚靠了吗?

  等到一家人回转常熟,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所听闻的,不过是以讹传讹之语,灵儿小姐随父母归来,哪有留在京中,侍奉皇上这样一档子事嘛?

  这一次南返,曹德政真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进到江苏省境之后,巡抚衙门派出的三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