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节属国之事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不准。”皇帝摇头,“最起码,现在不准。”他说,“海军建设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朝廷上下,要能够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机构,两路并行,方能解决日后造船厂、兵火工厂遍地开花而良莠不齐的景观,没有这样的机制,仓促上马的一些大工程,无端成为中外那些混账行子的贪利渊薮——到时候,即便能够查账查出来,终究还是给他们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这种事情,朕是不做的。”

  骆秉章在下面跪着,心中苦笑:这一次算是真真正正的见识到皇帝的一副法家心肠了

  “奴才启奏皇上,朝鲜国国主哲宗承嗣之事,身在京中的倭大人派员随同朝鲜使臣来到行在,为新任国主李熙上表求准,请我大清宗主之国降恩册封。”

  “行啦,这件事朕知道,李熙嘛,朕虽然没有见过,但能够得朝鲜朝野认同,更能够得金氏一族首肯,人才还是难得的。不过,十二岁的孩子,尚未能亲政,总要有人在旁辅佐料理,朝鲜人在这件事上,是怎么决断的?”

  “此事,奴才不知。朝鲜来使所呈递上的文书之中,亦未曾提及。”

  “朝鲜是我大清的属国,总要帮衬一下,等到李熙成年之后,再将大权转移嘛。”皇帝不怀好意的笑着,“你们说呢?”

  奕心中一惊,皇帝的话固然隐晦,但内中之意还是很明确的,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属国,而对前明、对大清的态度却皆然不同,努尔哈赤龙兴关外的时候,朝鲜始终不肯低头归顺,最后派重兵征剿,方始竣事。但在大清入关立国之后,朝鲜与大清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个不冷不热的位置上,每一年自然也会派使者来华行礼仪之事,但若说有什么恭敬之意,只怕是不确的。而皇帝的话,很显然是在把主意打到了朝鲜的头上,只是不知道,他准备怎么做呢?(注1)

  皇帝笑眯眯的说道,“朕知道,李熙之父名叫李昰应,少年有才,人物俊秀,儿子做了国主,他这个做父亲的,又当如何?难道朝鲜要出现太上皇吗?此事,李熙年纪还小,朝鲜属国,多是一些不读书、不懂史的蠢材,一旦主系旁落,岂不是伤了朝鲜历代国主以子侍父般孝敬我大清君父的一片心了吗?这样的事情,朕是不能让他出现的。所以朕想,让朱洪章派兵出境,到平壤走上一趟,先把李昰应接到我大清治下,安顿居住为尚。至于国内之事嘛,朕也听说,朝鲜国内有个叫李命允的,纠结暴民作乱,杀官夺粮,却又于二月二十三日自行罢兵解散,重归桑梓?”

  这件事确实是有的,事情起自咸丰十二年的二月十八日,李命允是庆尚道晋州府人,担任过李朝的校理,当时的李朝贪官遍地,以逋弊之法,坑害百姓——这种弊法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