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90 影视圈现状_医品至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项基金,然后再扣掉%的税款,去掉这雷打不动的%部分,就剩下91块半了。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制片方能够得到的票房利润=总票房-3%电影基金-%税款-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发行佣金-导演和主创艺人酬金-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以500万制作费电影为例,如果也拿出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如果想要靠票房回本的话,那票房最起码要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那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丁宁听的目瞪口呆,一部电影拍下来

  经过层层盘剥,制片方能够拿到手的票房能有百分之三十就不错了,这还有什么利润可言?

  “所以啊,我们国家大多数的制片公司大多都不愿意拍电影,风险太大,一个不好就会血本无归,反而是周期长,但投资少、风险小的电视剧更有市场。”

  欧阳云天感慨万千的说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神州很难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电影,国内高票房总被进口片占据的原因之一。”

  “不对吧,我记得电影可不光光是票房收入,应该还有其他发行渠道收入吧?”

  小夭毕竟是海归,虽然不是圈内人,但对这一块儿也有所了解,闻言狐疑的问道。

  “当然还有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比如电视、音像、DVD、网络播放权、海外版权以及电影周边附属产品所带来的利润等等,可问题是,电影如果连票房都上不去,谁还会买你的电影版权,至于电影周边产品……”

  欧阳云天苦笑着道:“那是好莱坞电影才有的福利,比如说变形金刚系列片,就能够盘活以变形金刚为主题的海报、张贴画、玩偶、主题类下载、主题商品、面具、数码产品、电子产品等等一系列周边产业,在咱们国家,一是没有能够带动电影周边附属产业的优秀电影出现,二是国内观众和国外的电影观众消费观念完全不同,咱们国家的观众观影大多只是图个休闲娱乐,即便开发出电影周边附属产品,也很少有人问津,更别说像好莱坞那样把电影周边产品当做一个巨大的盈利点了。”

  小夭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我听说好莱坞的票房分账比例和咱们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是不是?”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和神州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

  欧阳云天解释道:“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甚至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比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总体来说,一部米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丁宁恍然的点了点头:“国外的票房分账比咱们国家要灵活的多啊。”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国内的分账比例模式已经算好的了,1995年之前,在每100元的票房中,首先要上缴5元的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以及元的营业税,剩余部分再由制片方和影院双方按35%和65%的比例分账,直到2006年,制片方的话语权逐渐增加,开始和院线重新商讨票房分账的规则,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才被提高到了42%。”

  欧阳云天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2011年,国家为了大力推动影视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发布文件,规定制片方原则上不低于43%;影院一般不超过50%,才算是给制片公司留了条活路。”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