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八章 回国(三)_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局,暴露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惟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人休整。”

  颇有战略远见的粟Y还提出另外三个方案:其一,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运河车站南北及峰枣线,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此案对部队休整有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人可能增兵)。

  其二,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在济南攻克后,敌人加强警惕可能退缩,恐不易求战;其三,全军即进入休整。

  读完粟Y的电文,毛泽D不由得想起半年前粟Y关于推迟渡江南下的事。

  1947年年底,经过反复研究,中央军委决定组织ZG中央东南分局,准备将外线出击到长江以南,由华东野战军第1、第4两个纵队渡过长江,把战线进一步推向国军的战略大后方。

  毛泽D认为,我们的战略先是内线歼敌,然后是转人外线作战,而“转人外线又有两个方式,一为北伐军方式,背靠后方,逐步前进;一为跃进方式的前进,超越敌人。有阵地的前进是合理想的,但依据我军性格,应采取跃进式的。这是由于我军依靠农村,装备不如敌,攻坚条件不好,与有帝国主义援助的敌人作战等条件决定的。应承认跃进是主要办法,要避开自己短处,发挥自己长处”。

  刘邓直趋大别山的战略壮举,使全国解放区的形势大大改观,各战场的胜利大大发展,以致扭转了战争局势,南京政府正在走向灭亡。毛**预见,1948年的渡江跃进,则预期必将促进南京政府的统治迅速走向崩溃。所以称之为“第二次战略跃进”,与刘邓那一次有着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组建东南野战军,下辖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实施第二次战略跃进,以陈Y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Y任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

  随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渡江战略跃进的一切工作都在按计划秘密进行。

  就在这时,4月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