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七章 资源危机_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是出自真心…

  众人说笑了几句后,兵部尚书张叔夜又对组建克虏军和忠勇军及扩编沙漠旅、猎骑旅、炮兵旅做了专题汇报。现在各部编制已经制定完毕,所需资金下拨,人员正在招募、选拔。武器的配发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一个难题,尤其火炮和弹药供应不上,因为大宋缺少铜。

  赵柽听罢将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陈遘想听听他的解释,因为他知道大宋金银产量很低,相反铜的产量却达到很高水平,他为此下诏要优先保证军器监用铜,逐步减少铸造铜币,以纸质的交子和银替代以供军需,怎么到头来还这么紧张,以致影响到了军队的扩建,这要是大战再起不都‘虾米’了。

  “陛下,臣已经尽力了,我大宋各场监,每年产铜二万五千余斤,铸器用去一部分后,余者皆送往军器监,但缺口依然巨大,只能以回收的铸币重炼后供应军器监,但现在铜币兑换者寥寥,所以一时供应不上!”陈遘看皇帝眼神不善,急忙解释道。

  “数百年来历朝历代铸币何止万亿,如何就无人兑换呢?”赵柽算了下二万五千宋斤,合计到现代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十五吨,都不如后世一个小作坊的产量,但铸造铜炮动辄数百斤,相较之下这点铜少的可怜了,可这产量在此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下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可中国的铸币史足以千年了,年增月积的铜钱,达几亿贯,加上前朝的铜钱,都可在市场上通行无阻,只这些回收上来,也可以用上一阵子了。

  “陛下有所不知,铜币去向概括说来,一是官库和私人的贮藏,二是将铜钱镕铸铜器,三是流出我朝。”陈遘再奏道,“蕃国小邦不能铸钱,每得中国钱,必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往来蕃舶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而我朝舶商也广收铜钱,以致兑换者日稀。”

  “嗯,原来如此!”赵柽点点头道,他是做买卖出身,而且黑道白道皆通,陈遘一提便明白了其中奥妙。

  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最高度发展的帝国,也是最大的海上贸易国之一。其出口商品除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等外,铜钱和铜器也是很多外国所珍爱的重要出口物资。但必须指出,铜钱与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等等出口物品不同,属于非法的走私出口物品。宋朝严禁铜钱出口,规定“钱出中国界及一贯文,罪处死”,还“重立赏格,使人告捕”。

  一种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从日本到非洲的很多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而因冶铜铸钱技术等项困难,又暂时不能大量生产铜钱。在这种条件下,中国铜钱就成为这些国家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