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六章 郑成功的建议(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_南明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什么难事。

  只是在于官府想不想做,或者说朝廷想不想做。

  说白了就是朱由榔想不想做。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由榔绝对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只要他的意志定下来了,所有人都会紧紧围绕着去办。

  尤其是大明刚刚光复天下,朱由榔的个人威望在这一阶段达到了顶峰,说是比肩太祖朱元璋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种时候由朱由榔提出派遣读书人前往南洋兴办私塾推广汉文化,应该是不会有人反对的。

  只是即便朝廷给出优渥的条件,那些读书人肯去到南洋教书吗?

  在这个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其实是对读书人的一个概括。

  但是只是针对科举入仕的读书人而言的。

  所以说读书只是手段,当官才是目的。

  在大明朝要想做官无外乎三种手段。

  其一就是县、府、院、乡、会、殿这六级考试一级一级的考上去。

  等到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理所当然的就能够当官了。

  这也是最主流的一条路,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除此之外,其实最主要的一条路就是走国子监路线了。

  国子监是大明最高等的官方学府,也是朝廷承认的唯一高等学府。

  国子监的监生毕业后可以入朝为官,只不过上限有限,一般不会超过四品。

  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国子监的监生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县学、府学推荐的学生。

  乍一听起来这都是尖子生,似乎很不错。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考的上科举的谁愿意留在县学、府学之中熬资历去混国子监的名额啊。

  那些愿意留下来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一些屡试不中,落第次数太多以至于心灰意冷的。

  这些人知道自己再怎么考多半也不可能金榜题名,所以就退而求其次想要靠熬资历,熬到一个能够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毕竟再怎么说国子监毕业之后也是包分配的,而且能够当上官就是一只脚踏入到了另一个阶层。

  至于官职大小高低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这种时候有官做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其实呢,这种心态也没问题,毕竟官宦阶层和贫民阶层是有本质区别的。

  先迈入这个行列,即便自己没有多大晋升空间,也等于是替子孙后代铺路了。

  这样子孙后代顶着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后的头衔,要想考中进士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除此之外,剩下的第三种就是荫蔽入仕了。

  说白了,就是一群官二代靠着父辈的荫蔽直接得到一个官做,既不需要考科举,也不需要国子监读书熬资历。

  听起来这很不公平,但没办法,这是维持封建王朝统治稳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

  仔细想想就知道,能够荫蔽子弟入朝为官的一般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哪个不是朝廷的重臣,哪个不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即便皇帝再能干,也不可能事事都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吧。

  总得需要一干心腹臣子去分忧,去替他做事吧?

  既然要让人家忠心替你做事,就要给到足够的利益好处。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

  南明第一狠人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