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皇太子拜师(第二更,求推荐票啊!)_南明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后来因为海禁政策龙江船厂废弃。

  反倒是隆庆开海后,福建等地造船业飞速发展,福船成为了主流船型。

  施琅被清廷派来江南是要对付占据舟山的郑成功、张煌言部明军的。

  思来想去若在浙江沿海造船,一来容易被明军发觉提前做好准备。二来还需要征调工匠十分繁琐。

  但若是重新启用龙江船厂,则事情变得简单许多。

  南京城中有现成的工匠,现成的船坞,甚至连河道水闸都是现成的。

  只要疏通疏通,修修棚子就好了。

  施琅现在缺的是时间,要的是效率。

  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一批能够与郑成功水师抗衡的海船来。仅仅靠郎廷佐、管效忠、梁化凤之流手中的海船,就贸然跟郑成功开战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没有人比施琅更清楚郑氏水师的强大,只有做到至少五五开他才会主动出战。

  不然若是届时清军战败,他在清廷和顺治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施琅自打降清后在京师赋闲多年,等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他自然不能轻易错过。

  好在郎廷佐此人不是专权贪功之辈,对施琅的建议悉数采纳。

  照这个节奏下去,用不了多久施琅就能拉起一票海船。

  火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在大规模海战中,双方除了拼谁的船大船多,再就是拼谁的炮多。

  清军的火器配置中,火炮是远远重要于火铳的。

  施琅已经跟郎廷佐打过招呼,届时要把江南清军中一半以上的火炮尽数装在水师海船之上。

  这一点郎廷佐不难办到。毕竟他是堂堂两江总督,总揽江南军政大权。这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只有列装到这个程度,施琅才有信心和明军开战。

  虽说舟山易守难攻,但也要看双方的战力对比。

  清军就曾多次攻占舟山,打的张煌言仓惶逃亡海上。

  其实施琅对郑成功能坚持到现在是有些惊讶的。

  当初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愤然出走独自拉起一支人马可谓是白手起家。

  那时候怎么看郑成功都是死路一条。

  殊不知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郑氏水师比之郑芝龙当年的那支无敌之师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真的就是信念的力量吗?

  施琅对此嗤之以鼻。人还是要认清现实的,便是如此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罢了。

  最终所有人都要臣服于大清的统治,那么为何不早早归降占个好位置呢?

  ...

  注1:《通典·开元礼类籑》记载:皇太子服青衿,至学宫门外,跪。执事者引立于学宫东阶,西面。博士降俟于学宫内东阶下。相者引皇太子入。执事者奉酒、修案以从。皇太子入门而左,诣西阶之南,东面,跪,拜;博士答。太子还避。遂进,授币;奉酒壶修案者从奠于博士前。皇太子拜。博士受币。执事者取酒壶修案以东。皇太子拜讫,相者引皇太子出。礼成。

  这里明确记载皇太子拜师是要行跪拜礼的,之后历朝基本都沿用。清朝反倒是先生拜皇子,真是令人咋舌。

  注2:关于龙江船厂的详细描写,可以看老坤的老书,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啊。

  南明第一狠人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