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4章 再回东吴_我在六朝传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个别院,自己就是在那里碰到了小乔。

  那时候自己被方腊逼得假死脱身,身子顺着江水,漂流到了这个地方。

  仔细一想,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潘璋见他呆住了,没有动弹,便提高声音问道:“道长?”

  李渔回过神来,笑道:“几年不见,建业城又繁华了不少啊。”

  潘璋笑道:“我主搬来不久,自然是要扩建一番的,这几年一直在动土木,城内外都修建了不少的殿宇和民居。”

  李渔边走边道:“陛下励精图治,又有潘将军等忠臣良将,真是东吴百姓之福啊。”

  潘璋虽然早就听说正经道长的名声,但是他没有想到一个拐走二乔,还敢到人家地盘的人,会是这么好说话的一个人。

  他不但全程笑脸,还尽捡好听的说,把潘璋都给整不会了。

  本来还对他有点敌意,也很快烟消云散,诸葛亮说的没错,不管是谁总是会给能让你长生的人一些面子。

  潘璋到了建业城中,让李渔在皇宫外等候,他本人则直接进宫去找孙权。

  大殿之上,孙权看到潘璋,吓了一跳。

  “你怎么来了?莫不是半州出事了?”

  潘璋摇头,上前说道:“陛下,正经道士来了。”

  他知道东吴和李渔的梁子,所以两个道长也不用,直接用道士。

  这也是东吴人的普遍叫法,他们都不敢得罪周瑜和孙权。

  这两个倒霉蛋,一个小妾被偷,一个皇嫂被拐,还是被同一个人拐走的,想想都觉得生气。

  孙权出奇地没有发火,他神色一动,问道:“你确定是他?”

  “浑身冒佛光,和传闻中的一样,绝对错不了。”

  孙权点了点头,起身在殿内转了一圈,使了个眼色道:“带他进来吧。”

  很快,李渔就如愿见到了孙权,后者见到他之后,表现的十分客气。

  大家面子上都要过得去,毕竟再怎么说,也还算是盟友。

  李渔微微一拱手,道:“见过陛下。”

  “道长汴梁一别,又多了佛光护体,真是机缘深厚,让人好生羡慕。”

  所有人面对此时的李渔的时候,第一时间也是说这个佛光,没有办法它实在太扎眼了。

  李渔笑道:“陛下倒是英武了不少,这建业城也多了好些恢弘气象。”

  两个人互吹了一段,有宫女搬来椅子,李渔落座之后,才开始说正事。

  他把自己的打算全盘托出,甚至包括金蝉子和玄奘也要一起进攻西天净土。

  一听刘备要西征,孙权喜忧参半,至少荆襄的压力可以大减,但是他又开始担心蜀国占据了天竺,势力膨胀之后野心也死灰复燃。

  他拧眉思索良久,才开口说道:“此事干系重大,朕要和周公瑾还有满朝文武商议一番。”

  李渔表示理解,起身告退,“贫道就在鸿胪寺,静待陛下消息。”

  李渔起身走出大殿,孙权伸手招呼内侍,让他去请周瑜入宫。

  其实他只打算和周瑜商量,东吴国内的势力盘根错节,孙权一直在和江东门阀勾心斗角。

  顾、陆、朱、张,东吴四姓,在孙家入主此地之前,就已经是地头蛇了。

  大汉帝国有衣冠子弟垄断州郡掾属的惯例,这种情况在江东同样存在,而且在吴郡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吴郡的显贵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以致“郡吏常有千数”。

  孙权上位之后,一直在和四大家族为首的门阀斗法,他的手段十分简单粗暴,就是找理由杀。

  诸葛亮说的没错,孙权是个务实的人,他只要求达到目的,从来不管手段是否体面。

  对外如此,对内更是如此,用得着四大家族了,就把他们的领袖提拔一下,用完就翻脸。

  陆逊的才华,在东吴根本掩盖不住,但是孙权只是让他做了小官,甚至派他出使驻扎汴梁,排挤出都城。

  你要说他不能知人善用吧,他在关键时候的用人特别准确。

  孙权缺的从来不是眼光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