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秦军战阵_大秦五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军营垒大门大开,在裨将王贺率领下,两万韩军出营了。

  这些都是张良变法后操练的新军,训练有素,步卒、弩兵、骑兵按照一定比例搭配。

  函谷关城墙上,赵佗对孟通道:“我亲自率军出战,函谷关交给将军了!”

  两人相互作揖。

  赵佗下得城墙,命令已集结好士卒的出击。

  函谷关大门再次打开,赵佗率领三万秦兵,浩浩荡荡地出关了,向敌军营垒方向而去。

  函谷关前有弘农河,秦兵只能逐一过桥。

  光是过桥,就消耗了不少时间。

  过桥后,两万秦军再重新集结,组成攻击阵型,向敌军营寨而去。

  ——————

  营垒南边,杜真率领一万士卒向东行进。

  走出数里后,发现有大量的韩军在背后出现,看上去比秦兵人数更多。

  杜真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组成防御阵型,迎战韩军。

  由王贺所率领的两万韩军,组成攻击阵型。

  韩军营垒东南边平地上,韩、秦两军对垒起来。

  王贺在观察着对面的秦军,秦军最前面是弓弩兵,左右两侧是骑兵。即使韩军训练有素,人数又还多于秦军,要以此击败这批秦军,王贺仍然没有把握,他要先静观其变,没有立即下达攻击命令。

  只要这批秦军被拖住没有继续向韩地前进,就不急于一时发动进攻。

  ——————

  营垒正面,由赵佗所率领的秦军,气势汹汹地向敌军营垒方向前进着。

  这支秦军中,最前面是车兵。

  从函谷关出击,考虑到有可能在平地列阵作战,子婴调拨给赵佗若干车兵。

  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冲锋陷阵的是战车,战车的地位,相当于近代的坦克。

  一个国家军力的强弱,战车的多少,是重要衡量标准。

  在周王朝鼎盛时期,有战车三千乘。

  因为马镫还没出现,在秦末时期,车兵仍然有重要地位。

  目前秦国车兵中,有战车六百乘。

  赵佗来函谷关,子婴把三百乘战车调拨给他。

  这次出战,赵佗把全部战车都带出来,每辆战车都有四批马牵引着。

  除了车兵外,这三万人中,还配备了五千弓弩兵,有踏弩和床弩,确保以强弓硬弩压制敌人。

  在这支部队中,车兵在最前面,后面是弩兵,再后面是长矛兵,再后面是长铍兵、戟兵。

  在左右两翼,各有两千骑兵。

  赵佗所乘的战车,作为军阵的指挥车,位于戟兵后面。

  在战车的左边,有若干个铎,如果赵佗下令退兵,则士兵敲铎,鸣金收兵。

  在战车右边,有若干战鼓。如果赵佗下令进军,鼓手则会擂鼓。

  大军步行向前,如果对面营垒还有敌军出来,则攻击此敌军,若无敌军出来,则和前面杜真率领的一万兵,前后夹击两万韩军。

  这是赵佗早就定好的策略,逼得韩军不得不出战,并且不能只出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