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制盐方法需要改进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小太子使唤来使唤去了,光明正大的顺着宫廷道路走入咸阳宫,满脸坦然。

  反正皇帝自己都不在乎,满朝上下,尽数为太子党。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张石二人行礼,朱见济给他们赐座。

  “不知太子传唤臣等,是有何事务要办?”

  给领导办事久了,底下人也习惯了朱见济的做事风格,一般来说,小太子找人过去说话,通常是有事情吩咐的。

  难道像景泰帝那样,心思好的时候会跟大臣拉家常?

  “是关于制盐一事的。”

  朱见济腆着大肚子盘腿坐在榻上,手扶玉带。

  “孤之前在内阁中曾经提到要改良开中法,回去之后便觉得仍有不足——朝廷盐引兑换钱粮,归根究底还是要看制盐多少的。”

  而贩卖食盐一本万利的情况也会因为太府寺的建立而有所抑制,毕竟朱见济一直都不相信商人的良心。

  为了鼓励大部分商人仍然对盐引趋之若鹜,那还要想办法提高食盐的发放量。

  想当初,开中法之所以施行,问题就在于朝廷缺钱,必须要和掌握了民间大部分资源的商人进行交换,不然“盐铁官营”,会成为古代王朝永不更改的铁律。

  而“盐引兑钱”的法子并扩大相应规模推行以后,除了容易让以前的商屯之法被破坏,也会打破盐商的垄断,让一些中下级别的商人加入到贩卖食盐的行列里面。

  可一旦人类生活必需品被商业化,不被控制引导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好在朱见济一直喜欢防患于未然。

  在他的目标下,此时开放盐引,不代表之后会继续开放——

  以后大明的市场会被大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公有,一个是私有,其他所有制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见到。

  公有层面,朝廷仍旧需要调控全国基本物价,像盐铁等物,官方仍旧要卖,不能因为有了开中法,就全开放给商人。

  私有方面,商人可以通过给朝廷各种缴纳银钱,获得售卖资格。

  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那朝廷基本不会管,算是给封建体制下的经济市场注入活力。

  然后问题来了——

  食盐产量提不上去,一切的计划都是放屁!

  朱见济回头让人给自己四处搜罗了一下大明朝此时的制盐情况,发现后世人所熟知的海盐晒制之法还没有正式形成,貌似才在福建沿海和山东的海丰县等地出现雏形。

  大明目前的制盐效率,底下且耗费时间,对朱见济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盐,而毛纺织业也需要盐!

  别忘了,朱见济可是希望通过收割草原上的羊毛,对那些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控制的!

  没有足够的食盐,那他想好的制碱法就弄不出来,而没有足够的碱,羊毛就无法有效的清洗柔顺,做成人人都能接受的毛衣!

  谁他妈想披着一身羊皮出去?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