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景泰10年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云社外围成员。

  除此之外,德云社还建立起了自己的话社,以组织的名义日常出一些话本,写点小故事之类的,尽量做到语言朴素和情节易懂,通过各种手段,向老百姓普及一些常识和朝廷政策,实现信息流通。

  要让上下的声音汇聚在一起!

  毕竟它主攻的市场,一直都是范围广阔但人均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百姓。

  不过没关系,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提升,有条件的家长基本都会把家里有天赋的孩子送到学馆里面写点东西,争取实现阶级跃迁。

  人的文化水平,也是在提高的。

  总的来说,德云社整体发展良好,一直牢牢占据着民间的舆论市场,朱见济利用这群鹦鹉们,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开启民智”的效果。

  仝寅在最后,提出队伍大了,人心带起来更不容易,是不是需要对德云社进行一些改变,建立起更严格的管理秩序。

  谁让最开始发展人手,条件比较宽松呢?

  而且德云社有些人也反应过,他们对于地位、奖金的追求。

  朱见济想了想,点头同意了,让仝寅根据具体情况,找些社团优秀分子交流一下,理清需要什么,做一个具体的文案给他。

  仝寅称是,然后由瓘玉局的代表陈研发言。

  陈老五在皇家玻璃厂工作出色,加上研制出望远镜的功劳在,早在景泰八年,朱见济就实现了自己的一半诺言——

  为陈老五请封了一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职,赐名“研”,并且让他们全家脱离匠籍。

  当然,其他有能力的匠人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让匠人们对于皇家更加的感恩戴德。

  至于封爵的事……

  朱见济也跟好爸爸提过,但景泰帝没有同意。

  虽然儿子很严肃的跟自己商量过了,但他觉得匠户封爵还是有点离谱。

  景泰帝还反过去教育儿子,“匠户本就低贱,给官做尚有前例,可封爵闻所未闻……”

  “青哥儿既然看重他们的本事,那更该好生笼络……若是为父给他们封爵,他们感恩是为父而不是你。人心收买这样的好事,为父还是留给青哥儿来做吧!”

  于是朱见济受教,打算等自己登基以后,再发散一下光芒。

  不过他觉得,这一天还是晚来一些为好。

  陈研拿着几张纸,对皇太子叙述这段日子的玻璃收益——

  北边不用多说。

  作为掌握部落生产资料大部头的蒙古首领们追求时尚高雅,对各种玻璃或者琉璃制品爱不释手。

  在玻璃厂的产量随着炉子、温度等方面改良而随之提升后,玻璃厂还对外推出了“定制项目”,让顾客能拿到符合自己审美的产品。

  于是各种玻璃骏马、雄鹰出现在了首领的帐篷里,而首领们通过卖羊毛获得的钱,也转了一手,重新流入大明。

  虽然钱财数目不变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