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章太府寺开设后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事情,未雨绸缪的好。

  宣庙不到四十就没了,自己日夜操劳也只有一儿两女平安存活,谁能保证以后不出意外?

  “对了,近来兴安有些古怪,是不是你使唤他做什么事去了?”

  景泰帝心里感慨了一会儿,又把儿子抓过来问话。

  朱见济对着好爸爸一直很坦然,“对啊,我是给了他一个任务!”

  “不过现在不能告诉父皇,等他把东西拿给父皇看的时候,不用儿子多说,父皇也会明白的!”

  “兴安是个老太监了,你也别折腾他。”

  虽说对兴安生了刺,但景泰帝还是想跟人有始有终的。

  从这点上看,景泰帝很有仁宗皇帝的风范。

  目前就朱祁镇的画风跟老朱家凑不到一块去。

  朱见济撇撇嘴。

  心想等他的那份大礼送上去的时候,也不知道好爸爸会惊喜成什么样子。

  能被景泰帝注意到,兴安那边应该是搞得差不多了,不然也不至于动静变大。

  只需要安静等待就好了。

  ——————

  时间转入五月。

  皇帝下了一道重设太府寺的圣旨。

  旨意上明确提出,由于大明各地的物价不一,受到了幕后黑手的操控,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朝廷很有必要进行“均输平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太府寺的工作,是调查全国各地的物价,然后设定相应的标准,以免养肥了买低卖高的奸商,真正的防止与民争利情况的发生,也方便新税法的推行。

  对此,朝臣们接受良好。

  连交商税他们都忍了,区区一个物价局又算什么?

  再说他们家里虽然经商,但也不是把货物翻几十倍出卖的黑心商人啊!

  江渊都不把这小小的太府寺放在眼里。

  顶多是胡瀅长孙胡安寿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一飞冲天担任太常寺卿一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官员们当然不喜欢非做题家担任朝廷职务,可景泰帝用“恩荫”的借口把人压了下来——

  大明朝也是有恩荫制度的,只是不像两宋那样泛滥而已,而且规则从太宗时期就越来越严格。

  可胡瀅他是什么人?

  礼部几十年的吉祥物了,五朝元老的身份往那里一摆,谁敢说他没有恩荫子孙的资格?

  再者太府寺的地位不高,于是臣子们说了几天,也就不嘀咕了,顶多觉得胡瀅站到了皇帝太子的队伍那边,给子孙谋了福利。

  但朱见济清楚,他们现在闭嘴,那是因为只注意到了空降的胡安寿,还没有把目光放到低调入职的太府寺吏员身上。

  理所当然的,等京城里的商户都被拉去新开张的太府寺开了会,要求他们统一物价的时候,关于某些吏员的“特殊”就传到了官老爷们的耳朵里。

  毕竟这些人家里都有商铺的,不可能不多问两句太府寺的事情。

  由此,关于太府寺问题,又展开了第二次,波澜更加壮阔的大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