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9章 指路明灯陈启民!(+1)_1918远东战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意就是扯淡,一个地区的走向完全就是看领导人们的想法。

  对那些土邦的领导人来说,能做真皇帝谁愿意做土皇帝?

  之前是没办法,现在有中国人支持,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站出来“争取独立”?

  这还不算!

  陈启民的讲话最阴损的地方就是抛出了信仰问题。

  众所周知,在被英国殖民期间,印度其实是有三大宗教的。

  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

  伊斯兰教就不说了,后世的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都曾经是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也曾经是甘地和尼赫鲁规划中的“大印度斯坦”的一部分。

  在没有陈启民介入的时候,这两块地方在后来都没有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现在有了陈启民的介入了支持,他们更不可能再加入到印度中来了。

  而且,即便是后世的印度信仰伊斯兰的人也是不少的。如果陈启民下手再狠一点,谁知道他会将印度分割到什么程度?

  这个还算可以了。

  毕竟甘地虽然比较理想化,他很认为“大印度斯坦”能够实现。

  但是尼赫鲁却没有那么天真,他知道,所谓的国大党和整个印度争取独立的统一战线,就是各民族暂时放弃争议合作的结果。

  然而,他们在未来的分道扬镳其实在现在就已经有了预兆。

  真正让尼赫鲁感到恐惧的还是锡克教!本来,锡克教还是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下诞生的。

  但是!

  在印度,锡克教是真真正正的异类!

  举个栗子,女性在印度是个什么处境大家都懂。但是锡克教却认为歧视女性是一种非常野蛮的行为。

  同时他们强调平等友爱,也强调实干,和坚持种姓制度并且习惯性躺平的印度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然而,即便在后世,锡克教的人口也不到1700万,连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都不到。

  但是在印度,锡克教却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印度的士兵在大家眼里是什么形象?

  这种形象或许有千千万,但一定有一种形象是不带钢盔却用头巾包头,而且还留着大胡子的。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印度士兵都要戴头巾,用头巾将自己的头紧紧包裹并且还留着大胡子是锡克教的标志之一。

  为什么明明只是少数族裔的锡克教却能将自己的形象固化在印度的国家形象之中?

  这个锅还是英国人的!

  锡克教所在的旁遮普省是印度的大粮仓,他们用不到印度2%的人口却为印度贡献了50%的粮食。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家园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宝地啊!

  这么一块宝地却被一帮“异教徒”掌握,印度人能干吗?

  当然不能啊!

  所以,从锡克教的上师那诺的时代(1469-1539)算起,锡克教和旁遮普的历史几乎就是被印度的其他“同胞”攻击和压迫的历史。

  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英勇和武力守住了自己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锡克教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尚武而且军事化色彩浓厚的宗教。

  再加上旁遮普的粮食比其他地区更充裕,所以锡克教徒普遍比印度教徒显得高大且更加能征善战。

  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自然是不可能放过旁遮普这块宝地的。

  同时他们也更喜欢招募高大威猛、英勇善战且不爱躺平的锡克教士兵来作为自己的仆从军。也正是他们将锡克教印度士兵的形象带到了全世界。

  乌和麒麟通过cg技术创作的画作《g7》之中,那个代表印度的士兵就是一名挂着吊瓶的锡克教士兵。

  那么问题来了,遭受了印度教五百多年不公正对待的锡克教愿不愿意和其他“同胞”分家呢?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