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三十八章 风波起_大明烟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走马上任了,蓝玉、韩度等人来到定淮门外的江边码头送他。

  十只大福船停靠在江边,两千士卒已经登船。朱寿的家眷以及准备带去的东西,正在慢慢的登船。

  韩度见朱寿的人连锅碗瓢盆都给带上了,不由得取笑道:“侯爷,你这是去上任啊,还是在搬家啊,怎么连这些东西都要带上?”

  朱寿哈哈一笑,无所谓的说道:“咱这一去,可就是五年啊。五年背井离乡,若是不把这些东西带上,万一到时候咱想吃一口家乡的饭菜都没有,岂不是要把咱给逼疯?不瞒你说,咱不仅带来这些东西,咱连厨子都带上了一个。”

  “还是侯爷想的周到。”韩度竖起拇指致敬。

  “贤弟啊,”蓝玉叹声嘱咐道:“爪哇虽弱,但此去还是要务必小心。”

  “小弟省的。”朱寿郑重点头,“请留步,不送!”

  随后,便头也不回的踏上大福船。

  武人见惯了生离死别,对于送别这种事情,本就不怎么看重。今日要不然韩度拉着蓝玉等人前来,说不定朱寿就在没有人相送的情况下,就离开了。

  而且,即便是如此,朱寿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难以割舍的。

  大福船挣开绳索羁绊,扬起帆顺流而下,很快就消失在几人的眼睛里面。

  金秋八月,收获的季节。

  今年的干旱,让整个大明的粮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歉收。具体就是,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歉收比较严重。而江南之地和四川天府之国等地,歉收倒是只有一成左右。

  粮食虽然歉收,但是百姓还是兴高采烈的将粮食收割起来。虽然比往年要少,但是总不没有要好。

  粮食收割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上赋税。由于今年皇上下旨减免了很多地方的赋税,因此,在百姓上了赋税之后,手里留下的粮食,和往年差不多。

  这让百姓人心稳定,对来年开始满怀起希望来。

  谨身殿里,老朱正在拿着几本奏折仔细的对照。过后,便怔怔出神,坐在原地一言不发。手里的朱批就好似被凝固了一般,久久没有落下笔去。

  最终,老朱放下毛笔,将几本奏折一一摆在面前。

  忽然喊道:“毛骧。”

  “臣在,请皇上吩咐。”

  又是一阵沉默,毛骧跪在老朱面前,丝毫不敢动弹。

  “替朕去查一查,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户部侍郎郭桓,查查这三人有没有什么联系。”

  “遵旨!”毛骧立刻回道。心里顿时涌现出一股狂喜,皇上终于要用他了。

  毛骧也是被老朱一手检拨上来的人,也是跟着老朱的老人,深得老朱的信任。毛骧也是人啊,他也想要封侯,光宗耀祖。

  可是大明早就有铁律在先,非军功不得封侯。

  而毛骧时时刻刻都待在皇上身边,他那里有机会立下军功?因此,毛骧想要封侯,就需要在皇上面前立下功劳,足够抵消非军功不得封侯的功劳。

  但是偏偏之前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毛骧在皇上面前丢尽了脸。皇太孙死了,查,查不到死因,抓,抓不到凶手。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