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九章 转道_大汉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常理来说,河东大旱,河东太守早早便应呈报天子,然刘荣在朝中却是从未听人说过此事。

  悄声问一旁之汤晟道:“卿可曾听闻河东大旱之事”。

  汤晟闻言也是一脸迷茫,“臣从未听过”。

  闻言,刘荣便皱起了眉头,转头望着眼前之老者呵呵一笑拱手一行礼便道:“谢长者赐教”。

  言毕,便与汤晟转身离去。

  只听那老者一面之词,刘荣自然是不能全然信之,又在路上遇到几人,几经询问之后,方得知那老者所言丝毫不差。粟米虽是耐旱,但成熟前那数月中,竟是未下过一场大雨,从而至使河东今年粟米欠收。

  如此,刘荣便与汤晟一同回到了北平侯府之中,独坐房中,刘荣一番思量之后,甚觉此事定有问题。

  汉家前期之天子可是格外关注天下百姓之生计,按以往之惯例,不论哪一郡受灾,郡太守都应以最快速度,上报朝廷,令天子得知。

  而这河东大旱数月,且此是都已至冬季,河东郡上下却是未有丝毫反应。

  不仅河东太守申屠公不上奏天子,那善专权弄事的河东都尉周阳由竟也是毫无反应。

  汉家历来都是非常重视太守之人选,每有太守除授,皇帝一般都要亲自召见,慰谕有加。

  且太守之职权非常之大,郡所属县令、县长的任免均由其荐议,郡府各属吏均由太守自己从本郡人中任免,掌握虎符,竹使符,以此节制本郡驻军。

  也是因太守权势过大,到了刘彘之时,便想出一办法,置刺史,掌监察之权。

  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府派刺史一人,巡行诸郡,以六条诏书纠察不法。

  西汉之刺史,与后世大为不同,虽掌监察,自身却只是秩比六百石之官吏……

  此策在刘荣看来亦有不妥之事,刺史以区区六百石之官,掌握数郡之监察大全,且刺史监察官吏,更是只能纠察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而不允许刺史问难下级之官吏。

  久而久之,这掌握如此大职权在手之小官,怎么可能会不出手插手郡县之地方事物。

  然此时,河东郡上下之事物,其太守若不言之,其下之各县县令定然也是不敢出言上呈朝廷……

  “看来老爹定是知道河东出了事,才会令我至此”,刘荣暗道。

  待到送葬之人尽皆归来之时,已至黄昏,刘荣原本还想询问一番张奉,却见到张奉一脸疲惫之色,便也未再吭声,只得径直回到自己房中…………

  待到翌日,天光大亮,却不等刘荣再去寻张奉,张奉便命人去请刘荣至府中大堂之上。

  刘荣刚至,便见到贾谊申公等人已跪坐席间,还有数名奴婢往堂中案上放些酒肉之物。

  似乎只待刘荣到来,便可开宴饮之。

  见到刘荣到了,在场之众人自然是尽皆起身一拱手行礼,张奉更是行至刘荣近前一行礼便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