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四章兵临大沽口_海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越看曾国藩不顺眼,也就最终导致了两人的不和。

  曾格林沁知道了北洋的新舰被劫走一事当晚还大喝了几碗,但是第二天醒酒之后才意识到不好,因为两次洋人进攻京畿都是由大沽口海上而来,所以他才让哈斯给送去了五千匹驮马,有了足够的驮马北洋新军才能加快行军速度,大沽口、天津卫是北洋的根本所在,又是京畿门户,而武汉则是两湖的重中之重,所以北洋新军必挥军回师,而自己也要独守武汉

  此刻僧格林沁才是真正的后悔,如果自己早些与曾国藩同心联手,说不定眼下已然击破了林逆匪军的防线,马踏长沙了,明明知道起初林逆匪军兵力熬不付出,却坐等丧失大好时机,等到现在战机全失不说,在整个的大层面的战略上,依然输给了对方一大截

  不过僧格林沁哪里知道,如果没有战舰被劫,林逆可能随时入侵大沽口一事,曾国藩的锦囊妙计恐怕早就把僧格林沁的大军顶到了火线上与当面的中华帝国陆军第一军团拼个你死我活了,而北洋新军主力则一举突破中华帝国两个军团的防线连接处,不顾长沙长驱直入,逼迫中华帝国的两个军团在可能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进行撤退,到时候很可能不需要一番激战,长沙唾手可得,不过天算不如人算,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快

  1861年11月25日傍晚,中华帝国的二十艘大型水面舰艇掩护着充当运输船的十六艘老式风帆三极战列舰出现在大沽口外海,对于大沽口林海疆可是怀有深切的感情的,他还是清廷守备官的时候,就是在大沽口上岸的,将二艘老式的三极风帆战列舰卖出了铁甲舰的价格,把咸丰蒙得跟大头蚊子似的,最后又贩卖大炮借太平军之手击沉的从地中海一直跟随自己的二艘战舰,可以说那段记忆至今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与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即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直至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十二座、土垒坑道群十三座,由这些半圆布置的工事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是这些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打多数被击毁或拆除。

  等到清咸丰八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六座,其中三座在南岸,二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象征着大清海防永固,可惜的是僧格林沁修建的炮台依旧被从北塘登陆的英法联军尽数占领拆除,英法联军可谓是避实就虚先占领了北塘炮台,然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