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一章中德合作_海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绘制提出的,之后交给科研署进行可行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然后科研署经过大量数据的论证和改进,最后提出的方案,如果德国人介入的话,德国人很快会发现这个秘密,因为林海疆对科研署一直在声称这些资料来自统帅部的一个秘密研究课题组。

  不过林海疆的拒绝也自然在德国人的预料之中,德国人压根也没准备参与所谓的研发,他们的目标是要借助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提供给中华帝国所需的帮助,以达到科技转化实用共享的目的。

  毕竟中华帝国与德国合作之初,全是依靠其的技术优势,中华帝国的技术与德国的制造能力进行完美的协作,更加先进拥有更大威力的武器才会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其实林海疆也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研发的偶然性与封闭性,因为研发是一个极其耗费金钱与时间,却又没有稳定准确收益的项目,大多数的研发投入基本都是在为将来的成果作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积累。

  即便研发有了成果,也必须得有伯乐,否则等科技或者是发明形成生产力或者是战斗力,其中的过程可谓十分漫长。

  如同历史上的莱茵金属公司的前身在1879年就与克虏伯合作研制出了管退式野炮,但是由于苦无订单,直至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款经过了几次简单改进被命名为1912式七十五毫米野炮才被大量生产列装德军,也正是因为林海疆的刻意重视和选择,大量的先进设计才会被提前发掘走上舞台,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或者说武器的设计方面,实际上很多时候设计者们只需要一个灵感的闪动,比如马克辛在设计机枪的时候所考虑的是后坐力能否起到帮助武器完成连续射击的任务等等。

  而林海疆在德国订购了大型机床与最新型的大型万吨水压机和油压机等设备,这些设备是建造大吨位舰船必不可少的设备,这些设备中的一大部分中华帝国尚无法达到国产的标准,关于这一点林海疆有些郁闷,包括平炉和高炉,林海疆都成套的进行了引进,可以说林海疆是准备用大量的金钱在短时间内突击实现中华帝国的工业化起步,林海疆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可谓非常之多,但是他本人也实在的分身乏力。

  可以说中德之间的合作对于中华帝国和德意志德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两国都是新近崛起的国家,在国际战略上都缺乏可靠没有利益冲突,又可以在技术、军事、工业领域进行互补,在双方看来两国之间的合作是现阶段双方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

  此次欧洲之行能够与欧洲最新崛起的德国签订秘密协定,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但是对于这个成功林海疆并未异常欣喜,因为林海疆已经预料到了自己与德国的结盟有两二结果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