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二章造舰难题_海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本全部是德国人,而海钢现在也是在重复德国人之前的整个工艺流程,总体生产工艺过程要相对德国人落后几年,毕竟是全套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对于这点林海疆也是十分无奈,原本想大谈自主攻关创新的林海疆很是失望,但是他也清楚,大笔的金钱可以买来武器装备,可以买来技术,但是绝对买不回人才,人才只能依靠发觉和培养。

  战列舰需要大量优质特种钢板,特别是装甲钢与炮塔装甲,此前帝国的装甲钢无论在材质还是加工工艺上均不如帝国,因此,林海疆决定在新舰的建造过程中,必须要争取开发新型装甲钢,于是开发新型甲钢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之前帝国海疆战舰现有的战列舰舷侧装甲钢主要采用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即所谓vc钢也就是俗称的维氏渗碳钢,这种钢材有两个缺点,一是表面硬化工艺使钢材失去韧性而变脆,容易被对方穿甲弹击碎,另一方面甲钢进行渗碳处理需要花费至少一周左右的的时间,再加上煅烧时间,制造一块装甲钢需要一个月以上的工期,对需要六千五百吨舷侧装甲钢的两艘帝国级战列舰来说,如此速度不能接受,这就意味着战舰都造好了之后在等一年,装甲也未必能够全部制造出来。

  所以林海疆只能选择从德国为海钢进口大批的配套设施,以提供甲钢和军械用钢的产量,对于技术人员林海疆只能继续选派留学生赴德国留学,这个钱咬着牙根也必须出,毕竟这将关系到帝国的未来,自己的命运不能总掌握在别人手里现在帝国的工业已经成为了林海疆心中最疼的地方,自己没能力,就只能大把大把的花钱从外面购买,如果别人不肯卖那?一天到晚琢磨如何拉动内需的林海疆把尽快完善工业体系和发展钢铁工业列入了优先日程之中。

  从海南返回后,林海疆就马步停蹄的赶往了位于广州的帝**工总厂,第一厂长夏学文全程陪同林海疆进行了视察,现在的帝**工总厂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只能生产七十五毫米野炮和一百毫米克虏伯舰炮的那个小厂了,在林海疆的刻意经营下,通过向德国和美国已经世界多国贩卖军械成长起来的帝**工总厂此刻拥有二万多名员工,自主设计的三百八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径的舰炮在侵切力、精度、射程等方面完全不次于德国克虏伯的产品,由于人工低廉,生产成本比克虏伯还要低上些许。

  作为未来帝国级战列舰的主炮生产厂,帝**工总厂也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这个重大难题是如何保证高膛压条件下主炮炮身具备足够强度,过去帝**工总厂测试的是自行仿制的三百八十毫米克虏伯舰炮就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

  夏学文给林海疆介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