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处六署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有可原,署令可是本朝的官职,这就说不过去了。

  工厂主们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朱舜,希望会首别再犯忌讳了。

  署长、署令都不行,朱舜想了想,询问道:“署正怎么样。”

  宋应升按住了准备继续不温不火的曹文耀,温和笑道:“署政确实可以,只不过这个政,要改成政令的政。”

  工厂主们听到宋应升赞同了会首,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不想被不明不白的砍了脑袋。

  敲定了三处六署的领导者称谓,朱舜说出了署政的人选:“由宋应星担任署政。”

  工厂主们全部看向了坐在最前排的王徵,在众人心里这个教育署的署政,应当给这位为蒸汽时代做出了很多贡献的王老爷子。

  毕竟,不管是梳棉机,还是第二代蒸汽机,背后都有王老爷子的影子。

  王徵心里却没有半点的芥蒂,他可没有官瘾,拿着一百两的月俸,没事喝喝酒,骂骂人,小日子过的多自在。

  猪油蒙了心才会没事找事的给自己要来一个署政,费心费力的去管理那帮子精力旺盛的小子。

  宋应星自从得到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一直闷着头在京师大学堂的书楼,重新编撰《天工开物》的书稿。

  要不是朱舜强拉硬拽,他才不会走出那座这辈子死也死在里面的书楼。

  听到教育署署政的任命,宋应星苦笑了一声,看来好日子到头了。

  工厂主们看到王徵老脸上的乐呵,就忍不住想骂娘,现在宋应星也是一副吃了大亏的表情,真是忍不住骂娘了。

  先不说朱舜每年批给教育署的研究经费,就是以后谁家的子弟想要进入升学率更高的新式学堂,收钱都能收到手软。

  咋的,还委屈你了不成。

  宋应星担任了教育署的署政,张焘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工业署的署政。

  经济署,交通署,宣传署,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先搁置在一边。

  毕竟工人票号,蒸汽机车,金属雕版还没发明,任命了也是空架子。

  基建署的重任,经过投票最终落在了李州桥头上。

  虽然李州桥太过年轻,只是一个少年,但是除了他以外,没人懂怎么利用水泥建造厂房,工厂主们又都想着尽快建造新式厂房,就争先把票投给了李州桥。

  成为了工人协会最年轻的一位署政。

  周员外吕员外这些元老也不是没有捞到好处,宣传署下设的纺织协会,食品协会,都给了他们很大的职务提升。

  三处六署的任命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具体职务的安排了。

  朱舜点名了基建署署政李州桥:“基建署成立大明第一基建总局,由你负责,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所有的新式水泥工厂。”

  “争取在明年三月份以前,培养一百名能够熟练使用水泥建造建筑的熟工,一百名只是最低标准,越多越好。”

  李州桥红着脸,腼腆的从最后面坐到了最前排,坐在各位署政专属的座位上。

  听到会首的安排,立刻站了起来,涉及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脸上的表情自然了很多:“会首放心,最低三百名熟工。”

  朱舜点了点头,示意散会,工厂主们陆陆续续离开了。

  许久后。

  朱舜注视这五百个席位,有些怔怔出神。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五百工厂主的盛况。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