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胶娃娃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教育问题,是朱舜在崇祯八年的头等大事,不光是要在乡野间埋下科学的种子,还有一件堪称转折点的大事。

  帝师。

  太子朱慈烺已经六岁了,正是改变他的观念和思想的最好年纪,朱舜要用《毛概》、《太祖自传》、《太祖兵法》亲自培养太子。

  不求太子朱慈烺能够成为太祖那样的千古伟人,只要能够吸收这三本旷世奇书的三成知识。

  大明这艘腐朽的烂船,就有救了。

  不过要想成为帝师,还需要一个契机,朱舜坐在工业之城里,静静等着契机的到来。

  崇祯八年,大明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苦熬到崇祯八年的袁崇焕被东林党骂死了,没了袁崇焕的压制,晋商疯狂涌向了女真,给女真送去了急需的各种辎重。

  袁崇焕的死给崇祯减轻了很多压力,这位辽东督师坐镇辽东快十年了,积威深重,正如东林党所说万一出现了第二个赵匡胤,大明王朝就毁在了他朱由检的手里。

  崇祯一直没能下定决心,担心袁崇焕死了以后没人抵挡的住建奴大军,大明各省到处都是流寇,这个时候建奴再来插一手,内忧加外患,大明财政用不了几年就会崩溃了。

  但根据东林党呈上来的奏章来看,洪承畴已经基本扑灭了流寇,东林党又送来袁崇焕有二心的各种奏章,崇祯终于在八年下定了决心。

  已经过了春分时节,京城又下起了一场大雪。

  漫天大雪,天地一白,远远的看去,就像是一幅静谧朦胧的水墨画。

  在这幅水墨画里走过出一个人,一名落魄中年。

  一身囚衣。

  袁崇焕走出了牢房。

  去年还是权势煊赫的两辽总督,今年却成了即将被处决的犯人,这其中的巨大落差,足够让一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崩溃。

  袁崇焕还是面色无情。

  就在袁崇焕走出牢房的那一刻,站在阳光下,却感到彻骨的冰冷。

  多年来,一直面色无情的袁崇焕,几乎落下泪来。

  罪名竟然是通敌卖国。

  那一年,一个年轻人跪在父母面前,想要父母原谅他不能在身边侍奉,他要去两辽。

  从年轻人站在两辽土地上的那天开始,这一生就再也没离开过这片苦寒之地。

  戎马半生,倾尽心力阻挡满清入寇中原,呕心沥血的守护这个国家。

  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句通敌卖国。

  已经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的袁崇焕,带着一副手铐脚镣,木然的来到了行刑地点。

  一路上有很多百姓围观,这些他用半生去保护的老百姓,嘴里说的不是在为他喊冤。

  而是,一句句谩骂。

  袁崇焕紧紧握住了拳头。

  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在一处苦寒之地呕心沥血半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国家,国家说他是卖国贼,为了百姓,百姓说他是建奴包衣。

  英雄的悲哀,不在于死,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