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海边的水稻_富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机会,我私下给他赔罪!”杨槐想了想道,“哥,你不是喜欢培育新种子吗?我给你介绍一个项目!”

  “你能找到什么项目?”杨东升以为杨槐想转移他的注意力。

  “你见过有人引海水灌溉稻田的吗?”

  “海水稻,人在哪?”杨东升心中一动。

  “也不能算海水稻,我了解了一下,听那人说,还需要淡水稀释之后才能灌溉!”

  “领我去看看!”

  两人上了汽车,湛市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道路两边都是稻田。

  直到海边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海滩上一片荒芜。

  这时眼前突然出现的稻田就很显眼了。

  汽车在稻田边停下,杨东升下车看了看,这片水稻比普通水稻粗壮不少,也高了不少,几乎比人还要高一些。

  杨槐向四周看了看大喊,“陈社长,陈社长!”

  “谁啊?”

  过了好久,田里终于钻出一个人。

  “陈社长!”杨槐冲那人挥手。

  “原来是杨矿长!”

  这是一个看起来跟普通老农没什么区别的汉子,皮肤晒的黝黑,长相消瘦,一双粗糙的大手放在身体两侧。

  看到这个人,杨东升一下子放心了。

  这些年东升食品的跟各地的农科所、农科院多有合作,根据杨东升的经验,那些长的白白净净的大多是什么都不懂的官僚,真正的农业专家常年待在地头,跟农民没什么两样。

  面前这位陈社长,一看就是一位真正的农业专家。

  这位陈社长看起来四十几岁,不过常年风吹日晒难免显老,他的年龄肯定没有看起来大。

  “这就是我给你说过的杨总!”杨槐介绍道。

  “你好,你好!”陈社长很热情。

  杨东升跟来人握了握手,“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当然可以!”

  八十年代的时候,陈社长偶然在海边发现了第一株这种水稻。

  从最初只有数百粒种子,几十颗幼苗,发展成了如今的规模种植。

  但是这样一来需要的资金也大了,他在海边承包了一千多亩地,亩产只有100来斤,每年需要数万元才能维持。

  为了支撑水稻种植,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他学的是林果专业,在粤省、桂生搞林场,种果树,甚至到建筑工地干活,补贴水稻培育。

  他听杨槐说了杨东升的情况,所以才会对杨东升这么热情。

  杨东升对海水稻很看重。

  杨东升可以把盐碱地改成正常土地,但是他无法把盐水变成淡水。

  西部土地很多,但是水很少,新省、藏省很多地方年降水量还不到100毫米,连草都种不了。

  这些地方淡水少的可怜,但是盐水却不少。

  青藏高原上湖泊众多,很多都是盐水湖。

  另外北非、中东,还有智利,也是资源丰富,缺乏淡水,他们虽然没有盐水湖,但是靠海。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