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章 沉船_杜远柳夜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扔,这玩意味道重,扔到海里就是有量的鱼饵,以后钓鱼什么的都可以用它。

  饱餐一顿之后就要开工干活了,要弄个炉窑,黏土是必不可少的。海边的沙子不行,只能到稍微内陆一点的地方挖泥。

  这个工作在之前黑人土著那里的时候,就已经驾轻就熟了。最费力气的地方就是运泥巴过来了。

  还有就是因为海水含盐,如果用海水和泥的话,干了之后盐粒子作为杂质很容易让炉体干裂,所以必须用淡水。

  这个难不倒我们,内陆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淡水溪流,我们用水壶就能盛装。

  就这样我们几个男的负责运输,剩下几个女生和泥垒灶。下午的时候,一个变长大概半米的炉窑就累了起来。

  本来烧柴火,自然是干柴或者木炭最好了。不过我们这个炉窑的基本功能是发信号烟的干柴的烟不如湿柴的大,所以我们反而收集了不少湿柴。

  先是在下面生了个火堆,看着周围纵然海风呼啸,里面的火苗仍旧稳定,我们就放心了,跟进一步往里面塞进去湿柴。

  顿时,那叫一个浓烟滚滚。瞬间就把我们给熏跑了。

  这样不行,浓烟太大了!别说发信号了,单单在旁边填柴火都会被熏个半死。弄信号烟也不是这么弄的。

  先把火扑灭之后我们开始反思,随后决定再在上面弄个烟囱。

  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又在炉窑上面垒了个一米高的烟囱。

  再一次点燃火堆,扔进去一堆湿柴。仍旧浓烟滚滚,不过好在因为烟囱效应,绝大多数浓烟都顺着烟囱网上冒去。

  我们围坐一圈看着升腾起来的浓烟,成就感爆棚。废了两天的工夫,终于把这个信号烟弄起来了。

  因为本身并不大,所以燃烧的木柴消耗也不多。我们采集一个小时的木柴,就足够燃烧一天的。事实上也用不着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燃烧,一般夜晚求生的原则,只需要在见到飞机或者船只经过的时候再点燃即可。不过能做的更好,我们也不介意。

  而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最后外面的船只能不能看到,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劳累一天,天色渐晚,我们也没有心思考虑更多,直接回屋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还是继续忙,按照国际惯例,将三个火堆呈等边三角形摆放是最正规的求救信号。

  我们在等待救援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本着一切尽可能弄标准的原则,我们又在原来的那个炉窑旁边,按照等边三角形又垒砌了两个炉窑大烟囱。

  这已经算是国际上标准无比的求救信号了,拍下来直接就能拿去做教材。而这两个炉窑又废了我们两天的时间。

  转眼我们已经来到海滩五天了,再次面对茫茫大海,我们有点无所事事。当然,更多的是心中的迷茫。

  距离我发出求救信号,已经过去八天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