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万里奔袭_特战兵王(闪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照唐旭宸的安排,田皓桐首先通过军情局调动了侦察卫星。

  虽然在国土安全局成立的第一天,唐旭宸就递交了一份报告,希望能够拥有专属的侦察卫星。为此,在唐旭宸与刘雪丽担任局长期间,国土安全局加入国家小卫星项目,投入了大笔科研经费。按照杨怀烈的部署,在小型侦察卫星网络建成之后,只要涉及反恐行动,国土安全局拥有优先使用权。但是在杨怀烈殉职后,此事被搁置起来,侦察卫星依然由军情局控制掌握。其他情报安全机构要想使用侦察卫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向军情局申请,再由军情局调动。

  不管国土安全局与军情局的关系有多密切,多一个环节,总有点不方便。

  这种局面,一时半会改变不了。

  就算唐旭宸靠个人关系说服薛震远,让军情局交出侦察卫星的控制权,也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转交工作。别的不说,移交各地的地面控制站、通信中转中心与庞大的中央数据库就需要几个月。

  在唐旭宸回来前,田皓桐也没想过能把侦察卫星网络从军情局手里夺过来。

  要知道,那不仅是几十颗侦察卫星,而是每年几百亿预算的巨大利益。

  为了维持侦察卫星网络,国家每年的投入都高达数百亿元,半数用来研制、生产与发射新卫星,充实侦察卫星网络,剩下的则来维持相关的基础设备,比如地面控制站、通信中转中心等。问题是,这笔开支列在“情报预算”里面,属于秘密开支,军情局只需要递交一份笼统的财务报表,用不着详细说明每一笔钱的用处,也没人会仔细审查,因此具体开支就成了军情局的秘密。至于是不是专款专用,到底用了多少,是否用在正确的地方,基本上是军情局说了算。

  交出侦察卫星网络的控制权,等于交出每年数百亿元的预算。

  其实,国土安全局也没有充足的理由让军情局交出侦察卫星网络的控制权,因为侦察卫星不仅仅用于本土安全。从本质上讲,侦察卫星网络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搜集其他国家的军事情报。

  田皓桐很有自知之明,没有在侦察卫星网络的控制权上跟军情局叫劲。

  当然,他也没有这个实力。

  问题是,国土安全局需要自己的侦察系统,特别是向技术领域转型后,更加需要一种高效率的技术侦察手段。

  动不了侦察卫星这块蛋糕,田皓桐盯上了无人侦察机。

  必须承认,田皓桐很聪明。

  对军情局来说,无人侦察机就是一块鸡肋。

  因为没有多少海外军事基地,以及技术上的限制,所以军情局一直对大型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缺乏兴趣。说白了,即便研制出了能够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无人侦察机,也未必能悄无声息的飞到美国本土上空,在拍下大量照片后返回中国。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