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中)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亲自动笔,并没有让黄裳、折可适等幕僚知晓此事,不过他这番话中的观点,则不只一次提起过。

  “越王勾践败退于会稽之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复振。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之会,勾践发兵偷袭吴国,就是这样,也没有一举灭吴。逼夫差自尽,尚在十年后。昔有高句丽立文法,隋唐接连征伐,隋炀帝、唐太宗领军亲征皆不果而还。直至高宗时,耗尽其国力,方灭其国。”韩冈靠着椅背,“要想灭掉一个文法已立、根基深厚的国家,可不是打上一仗两仗就能做到的。”

  一旦边境上的蛮族从部落联盟转变成一个制度井然的国家。为什么隋唐打高句丽比打突厥还难?地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手的类型不同。

  当年王韶能推动朝廷同意攻取河湟,其中一条,就是上报说董毡、木征叔侄已经准备立文法,有立国的打算。

  韩冈旧年曾经在赵顼那里听他说起辽夏,‘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

  “要灭辽国,需有耐心,得做好前后几十战,绵延十数年的准备。眼下面对西夏都没能见全功,何论辽人?”

  折可适沉吟道:“也就是说,要积蓄国力,等候时机了?”

  “没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慢慢来。”这就是韩冈对天子的回答。

  先把国家、军队都打理好,然后再去想辽国的事。

  赵顼论见识,当然是不差的。但这个皇帝想来性急,谁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会犯了老毛病。

  韩冈之前的建议是军队在将兵法的基础上加强训练,武学的学生应该大力收录在军中有过功勋的底层将校,就像进士资格是通往朝堂最高层的通信证。在武学学习过,得到武进士的资格,也应该成为晋身之阶。强兵是打出来的,但一定水准的军队,可以通过训练得来。

  真正到了国战之中,拼的就是消耗,人命、财富,如何能对拼得起这样的消耗,就是未来胜利的关键。有一定素质的军官,经过训练的士兵,历练一下就是一支强兵,比起通过在战场上优胜劣汰,要节省许多成本。

  对于国政,韩冈则认为应该大力推广铁制农具,以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向农民推广,甚至可以作为青苗贷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入其中。

  一方面,由于禁军已经全数换装完毕,因铁甲、钢刀等兵器,对钢铁的需求因而下降了许多,需要有一个新的途径来保证钢铁业不会萎缩——这是韩冈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民用比军用更重要——另一方面,铁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促进,有着极大的意义。

  使用木质农具的农家,不论在广西还是在河东,占得比例极大。从效率上说,木质的农具远不如铁器。由此在农田中浪费的时间和人力,让韩冈觉得十分惋惜。如果省下这些时间,可以让农民打些零工,或是做些能赚钱的营生,对普通农户的家计有着很大的好处。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