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13)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从义微微一笑。韩冈虽没有承认,他的话跟直接承认也没两样。

  “没有哥哥辞位,苏学士也进不去。”冯从义知道韩冈的性子,不就此事多说,“不过小弟还听说,哥哥还举荐了沈直阁代替吕三司?”

  “怎么?”知道冯从义想说什么,韩冈语气不快,问道:“不愿意?”

  “哥哥,朝廷的安排本不是小弟愿不愿意的事,派了哪位守三司,谁不是只能忍受着?但哥哥你不一样啊,哪位正人君子不能选,何苦推荐他?”在冯从义看来,吕嘉问纵然不适任,可沈括却是更坏的选择,“沈括占着三司,市井中的事他想知道就能听得到,商会里面行事总会有些个疏忽的地方,万一给他寻到什么错处,就这么给记下来,日后与哥哥你有碍啊!”

  冯从义言辞恳切,可韩冈闻言,也只能摇头苦笑。

  名声坏了,果然是不行。到了重要关头,真的是只能看人品。

  苏颂性格醇和,朝堂上没有什么政敌,又从来没有害过人,沉沉稳稳的做官。变法之初,不给任命李定的钦命草诏,已经算是很激烈的行为了。

  就算是两府宰执,也不觉他上来之后,会给其他人找麻烦。这是个老好人,心思又多放在气学上。京中哪个不知道苏颂主编的《自然》期刊声名渐广,每天都要审稿改稿,哪还有心思跟人勾心斗角?

  相比起苏颂,沈括就差得太远了。沈括为人胆怯气弱,在家被浑家欺负。又是首鼠两端的性子,官场上不被人待见。从王安石开始,一直到曾布、章惇,一个两个都对他没有好感。‘壬人’,也就是奸人,佞人,这是王安石给他的评价。

  尤其是在王安石第一次辞相,王安石前脚走,他后脚就私下里对吴充说免役法害民云云,但之前朝廷派遣巡视各地免役法实行情况的官员中,就有沈括一个,而沈括当时回来后还大讲免役法的好处,这样的为人,就是他想奉承的吴充,都对他大起恶感。

  至于之后苏轼因诗文下台狱,有传闻说是沈括当初去江南体察免役和水利事,在杭州遇苏轼,得赠诗作。回来后就将诗集送给了李定,说里面有悖逆的话。

  这其实是没来由的谣言,苏轼的《眉山集》卖得到处都是,王安石都次韵和诗过,一篇既出,天下传唱,李定用不着从沈括手上拿诗集。可是相信谣言的人很多——里面甚至还包括章惇——沈括也无法为自己辩解。

  章惇都劝过韩冈,可尽其才,勿用其人。

  换作是韩冈,如果有人污蔑是他陷害了苏轼,有谁会信?就是苏轼本人,恐怕也会笑问一句,韩三真的能读懂诗吗?

  这就是口碑的问题了。

  不过韩冈对沈括还是有些信心的。倒不是别的原因,而是沈括欠了他大人情。

  前几年韩冈在京西主持襄汉漕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