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他的棺木迎回家乡,跟刚才的那个要去海外的宋江完全不一样了。

  去岭南迎回棺木,开篇就是难事,这让王安石有了兴趣,心道不知是用汽轮船、还是蒸汽车。

  于异国他乡病故,如果是火化了还好说,要是将尸身和棺木都运回来,却是千难万难。

  韩冈的老师张载,幼时丧父,父亲病死在蜀地任上,他与母亲一起扶灵归乡,出蜀到了横渠之后,就没钱继续走了,只能草草安葬在横渠镇边上。

  同样的情况,王安石见了不少。寄放在寺庙里几十年不能回乡的棺木,哪家庙宇都不少。

  不过书里面,史进父母还是命他去岭南扶梓而归。

  这史进也没有称难,提了行装,别了父母,到了县中,便去车站坐车。

  当然是有轨马车,坐上去先到州城,然后再从州城转车南下。在史进和送他的友人对话中,可以看到出现了蒸汽车。

  ‘自县里到州中,一百八十里地,得入夜才能到。’

  ‘不知何时可通蒸汽车,届时,半日便能到了。’

  看到这两句,王安石一声轻叹。

  铁路通到县中,寻常百姓出行,一个白天就能走出近两百里地,即使是骑马也就这个速度了。

  韩冈想要做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而且还能更快,只要换了那什么蒸汽车。

  如果真的能半日两百里,不论天下哪里有了叛乱,五七天内,大军就杀到了。试问谁敢叛?

  可惜……不知要多久才能实现。

  ‘快走了,快走了,再上一人就要走了!’

  到了车站,在车主的招呼下,史进很顺利的上了车,在最后一节车厢里坐了下来。

  在史进与同车之人的对话中,王安石又发现了几个陌生的名词——神都,顺天府

  神都是洛阳的别称,不过东京开封府,又名汴梁、汴州、大梁,也有文章称为神京的。

  但顺天府是哪里?

  书中说是兰陵北面。兰陵县古有今无,如今只有丞县,不过王安石记得还有一个兰陵镇。

  或许是应天府改名?

  王安石知道韩冈不想惹麻烦,所以故意曲笔。

  到现在为止,他连个朝代都没提。

  提到天子,也就是说了一句‘如今圣天子在位’,另外还有一个泰康三年的年号。

  这些都是枝节了,重要的还是小说的内容。

  的确是小说家言,所以韩冈连名都没留,但看着的确有趣。

  韩冈这是立了一个样子,告诉世人,他将会让大宋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不过不是冷硬的文字,而是让人饶有兴味的话本,而且多有枝节。

  比如一开始史进要远出郡外,在坐车前先去县中拿了关防路引,当时县中正在断案,一名县学中的学生写了一部有伤风化的话本,在县衙中被斥责,逐出了县学。

  扶灵事急,却加一缓笔,让这话本显得有肉有骨。乍看是无关紧要的情节,却让文章增色不少。

  至于上车后,描写更是精道。

  脚下踩着货担、见人就奉承,是寻常走家串户、今日去州中置办货物的游商;

  十五六岁,紧紧抱着包裹,不言不语,只啃着冷硬的炊饼,这是初次离家、要去州中寻工的小儿;

  就着烧酒,啃着油纸包的烧鸡,露着圆滚滚的肚皮,满头满脸热津津的油汗,这是要去邻县收租的和尚;

  坐在史进对面,高谈阔论,让史进畏而缩足,却把郁郁乎文哉说成是都都平丈我,牛头不对马嘴,是自称要去州中拜见做知州的座师的士人。

  史进问那士人,‘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二人。’

  ‘尧舜是一人、两人。’

  ‘自是一人。’

  ‘且容小弟伸伸脚。’

  看到这一段,王安石也撑不住笑了起来。

  真是那等不学无术、却又拿着书本吓唬百姓的那等士人的嘴脸写得活了。

  不是生长自民间,见惯了市井百态,写不出如此文字。

  而且那个和尚,也是写得绝了。模样似盗匪,酒肉不离身,满口乡下土财主的口气偏要加一句阿弥陀佛。

  想不到这世间还有此等人物!更想不到,文章还有这种写法。

  不知不觉间,王安石已经沉浸了进去,浑忘了时间。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