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 校办工厂_大明之风起青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句话说完,范景逸当时便愣住了。

  国子监的典籍他知道,但是将国子监的典籍印刷售卖,他却是从没有想过。

  而且不光他没有想过,国子监的诸多教职工也从没想过此事,国子监中研究典籍的不少,想着印刷售卖的却是没有。

  其实这也不怪范景逸这些老古板,国子监的师生从祭酒到下面的学生,大家都是有工资领的,虽然不多,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

  而且大家都是文人士子,还有官员,印书售卖什么的,那岂不是跟商人一般了,是以二百多年的国子监,无数人来了又走,守着那些典籍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

  但是卢飏不一样,他是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在他那是时代,商机无处不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只要瞅准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赚钱的门道。

  卢飏那个时代,世人以寻求商机为目标,不少人做任何事情,首要考量的便是经济效益,这也是卢飏与古人不同的地方,但是这其中孰优孰劣,卢飏却不好评价。

  毕竟在卢飏那个时代,为了经济效益泯灭良心的事不胜枚举。

  卢飏来到明朝后,用他那市场经济的眼光,发现了不少商机,但是因为实力不足,有不少商机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但国子监印书的这个商机,他却觉得此刻拿出来正合适。

  当然,卢飏在这个事情上倒是公心甚多,一来可以丰富大明的文化事业,二来提高大明的识字率,三来则可以给国子监的师生谋些福利。

  若说卢飏在此事上的私心,倒也有那么一点,此事若是办成,他便在国子监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他今后在国子监的求学之路便更加便利了,而且在天下士子心中也会留下一定的好名声。

  对于想要改革大明的卢飏来说,好名声就是资本。

  见范景逸一脸惊讶的样子,卢飏便将自己的想法给范景逸说了,多方受惠,百利而无一害,让范景逸听了频频点头。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卢飏还为这国子监开办印刷社的事拿出了初步的章程。

  当然卢飏依照的是后世校办工厂的模式,印刷社的所有权归国子监所有,部分国子监的老师书吏负责日常运营,盈利所得归国子监的师生,用于改善国子监的办公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福利水平,资助贫困监生等等。

  卢飏拿出后世给甲方讲PPT的水平,从经济效益(国子监收益)到社会效益(传承教化,造福大明)把个范景逸唬的一愣一愣的,当下便颇为心动。

  两人草草吃饱饭,范景逸便拉着卢飏去了国子监祭酒刘宗周家里。

  刘宗周就在国子监里面居住,国子监后面靠近城墙处有一处单独的小院,便是刘宗周一家所在。

  刘宗周是绍兴山阴人,少时经历坎坷,父亲在他母亲妊娠五月的时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