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四节 军国主义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晁错各自拉帮结派,非常宽容,仅仅只是让人在两个人的小团体里埋下几个钉子。随时保持关注,只要他们不阴谋反对自己。刘彻就懒得去管。

  当然,万一日后,跟这两个家伙撕破了脸。

  今天这些周亚夫与晁错晚上跟人密议的事情,就能成为罪证了……

  好吧,统治者就是这样无耻。

  吃完早餐,刘彻就在义婼的服侍下,穿戴好冠冕,然后看了看还在熟睡中的一双儿女,在两个粉嘟嘟的小家伙脸颊上亲了一口,刘彻就前往承明殿,准备主持朝会。

  承明殿在汉室历史上,是仅次于宣室殿的政治活动场所。

  承明两字就足以说明其在未央宫建筑群中的地位。

  西汉晚期的家刘向,就曾在其著作《说苑》中注解承明殿的意义: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

  因而,从此可以看出,承明殿,实际上是皇帝的路寝(正寝)。

  但,此时,自周代传下来的三寝制度,其实已经名存实亡。

  高寝,在汉代成为了代指刘邦宗庙和陵寝的称呼。

  路寝,因为逼格太高,历代天子都不喜欢住,反倒是本来只是妃嫔们居住的小寝,成为了皇帝日常常住的地方。

  因而,渐渐的,承明殿就成为了汉室天子除宣室殿外,召开会议和朝会最多的地方。

  后世辛弃疾在其词作中就曾写道:夜半想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以此表达自己对南宋小政权的不思进取的不满。

  但其实,作为皇帝的路寝,承明殿还是非常舒服和宽敞的,甚至有着不下于宣室殿的规模其正殿完全能够容纳超过五百人议事。

  这也正常,毕竟,路这个字,在周代的意思,本身就是与大、宽相通。

  许多古文里,路、大、宽,都可以相互通假。

  不过,承明殿,在刘彻登基后,还是首次启用,作为朔望朝的场所,因此,宫中的宦官和下人,不得不提前四五天就开始准备上一次承明殿被启用,还是在太宗孝文皇帝后元元年,距今已经有九年之久了。

  当年,就是在承明殿中,刘彻的祖父,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议佐百姓诏》。

  这道诏书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

  但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在汉代历史上这个《议佐百姓诏》与刘彻老爹在历史上颁布的《令两千石修职诏》和小猪的《求茂才异等诏》合称兴汉三诏。

  这三道诏书,在西汉的历史地位,就如同天朝的太祖思想,太祖理论,世宗代表一样,构成了西汉政治的基本指导理论思想。

  只是很可惜,与天朝太祖思想一样。昭宣之后,《议佐百姓诏》几乎成为一个空洞的理论和口号,只在每岁皇帝祭祀祖先时,拿出来充当门脸,甚至大多数官僚。都会尽可能的避免让这个诏书为人所知。

  刘彻当然不会允许这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