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0章 太子不背锅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

  这官员也是个北京出来的贰臣,姓王,名白洲,是崇祯16年的进士,和骆修身原是认得的。因为他是河南人,老家还被大顺统治,所以现在并没有背叛李自成,还在当大顺的官。

  听见骆修身的问题,他只是苦苦一笑:“又是兵祸,又是助饷,最要命的是乡间的农户都不交租子了。所以太原的士绅都穷困下来了,士绅无钱,生意就难做,市面能不萧条?”

  “原来如此,”骆修身点点头,“总算是让贫苦的农户得了温饱。”

  “的确如此。”那官员答道,“夏天的时候还连日下雨,总算缓了缓旱情,今年太原府的小民倒是容易活了。

  另外,漕运因为兵祸阻断,也让江南的丝棉到不了山西。山西的土布也能有点人买......若是皇爷能好好经营,老百姓的日子总能好过一些。”

  小农经营,讲究的是男耕女织。明末因为江南丝棉太盛,而商业流动又不加限制,所以北方的“女织”收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女织”向来又是小农获取现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女织”失去市场后,农户们就很难得钱。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后,朝廷又要多收银子少收实物。

  对于工商发达的东南而言,多收银子其实是好事儿,但是中原、西北情况相反,农民的手工业因为江南丝棉的冲击失去市场,得钱不易,只能贱卖粮食换取银子交税。

  而如今闯王不仅“三年免征”,而且还不在保护地主士绅的利益,又切断了江南手工业品的运输途径。对于贫下中农们而言,日子的确在好转。

  但是太原的士绅却对李自成的统治深恶痛绝!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