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卷(28)_首长秘书腾云录:抓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从当地选拔,目的是更有利于开展工作。还有,如果外来干部太多,势必阻碍了当地干部的升迁通道,会引起当地干部的不满。组织部长,是所有常委中,除了省委书记之外,实权最大的官。虽说全省的官帽子都握在省委书记手上,但管帽子的却是他杨法明一人,除非省委书记指名道姓要重用某个人,其他人能不能进入省委书记的视线,首先得过他这一关。他把你放进名单里,你才有机会升迁,他不放,你就是坐地不动。因此,组织部长是最好的肥差,不需要明码标价卖官帽子,一年就能轻轻松松捞上几百万。如果胆大一些,卖官鬻爵,一届下来,便是千万富翁了。关键还不是钱多钱少,如果单论钱,或许,组织部长还比不上一个分管建设的副省长,每年从副省长手上出去的建设资金,都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作为回报,肯定也是以千万来计。关键是工程款涉及的环节太复杂,搞不好就出事。组织部长不一样,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办成了自是皆大欢喜,办不成,对方也绝对不敢声张。原因很简单,你伸张了,以后还有谁敢提拔你,重用你啊!

  杨法明说,卢书记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现实摆在那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但是,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后,把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来了个大反转。但是,这种担心,是不是有点过头了,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我觉得,无论哪个市,哪个地区,绝大部分的干部都是廉洁的。像越州这种情况,毕竟只是个例,以个例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因为有少数**分子,就用有色眼镜看全体干部,是不是妥当,也有失公正?在干部任用上,我们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羹,因为张达赢案,而否认了整个越州市的干部队伍。我认为卢书记的想法,过于急进了点。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干部从哪里来,是本地还是外地,关键是干部本身要靠得住,这个需要组织部门去考察,去发现,去权衡。还有一点,那就是平衡问题,如果全部从外地调入,会不会挫伤了当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搞不好,等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造成新的矛盾,领导干部和下属干部,和普通干部关系不融洽,局面打不开。另外,如果越州干部队伍真像卢书记说的那样,有这样那样的联盟,我看也不是调整几个领导干部,对换几个县市区的负责人所能解决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池里的水都是坏水,你从清水池塘里捞几条环保鱼进去,它也净化不了,不但净化不了,还会害了这几条鱼。我认为,越州的问题需要统筹考虑,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需要忧天杞人,能当地提拔的当地提拔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