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斗力。

  没有第一时间为夏侯兰建立镇南将军幕府,并规划府兵驻屯区域,这就是南中实际问题与事前规划的不同。

  十二姓,八都尉,已经很好的完成了内部均衡;没必要再设立一个集权的镇南将军府。

  当代人这个兵府是很好的,有积极效果;可三四代以后,十二姓会因为这个集权的兵府产生凝聚力,统合为一后,自然而然的会对中枢发起挑战。

  这个挑战的方式有很多,叛乱是最笨的一种,总之各种挑战都不是好事情。

  诸葛亮始终在犹豫:“幼常应知孝先本意,孝先欲为千年之计,是想一劳永逸解决南中悬疑。”

  说着起身踱步活动身体,诸葛亮甩动手臂,如果一人独处的话,兴许还会来一套田信教授的健身操。

  马谡也是面有难色:“丞相,陈公欲毕功于一役,此心我等皆知。可借用陈公一句话,此事要因地制宜才对。岭南与南中不同,想来陈公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北方士民悬于水火之中,亟需解救,我等实无心力与南中周旋。”

  “非是不敬陈公,有心无力而已。若是陈公不满,谡愿亲往陈公处说明因果,解开误会。”

  诸葛亮来回踱步,自有考虑在:“幼常,我所虑非是孝先不快,而是怕他失望。交州新附,府库空虚,竭尽交州物力,才疏通鸟道,使夏侯将军神兵天降,南中各部无不臣服。”

  南中这么快平定,是因为交州这里已经有了出兵南中的行动力。

  南中的豪强、酋长们,不可能再向以前那样只考虑北面的益州,现在还要考虑了东南方向的交州兵。

  两面被围,这给了南中豪强很大的压力;也增加了诸葛亮与南中豪强谈判的底气,才能一举达成征兵户三万的壮举。

  夏侯兰这三千人从交州投放到南中,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这个代价都算在田信头上。

  是士家穷尽一切手段为夏侯兰开辟道路,提供后勤;这是应田信要求做的,士家已经达成任务,田信自然要回报士家。

  十二姓封君、八都尉,已经是出兵南中前最完美的设想;现在已经达成,若更进一步设立南府,这会增加朝堂与十二姓的根源矛盾,导致原来的设想失去执行余地。

  如果设立南府,还想兼顾十二姓的利益,那么就要放开十二姓掌控南府的渠道,让他们有机会掌控南府。

  可这样的话,早晚必成祸害。

  马谡站了起来,拱手揖拜:“丞相,世无两全法。还请丞相纳谡之策,陈公失望,自有谡在。”

  “这与幼常无关,执政在我,也瞒不过孝先。”

  诸葛亮止步,手中羽扇抬起指着马谡:“这样,幼常去请夏侯将军,此事由我来向夏侯将军说明。待北伐成功,我再向孝先赔罪。”

  大家的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但切入点不同。

  如果自己能一剑将甲士腰斩,也能百步穿杨,奔走山地如履平地……或许也可以执行岭南的激进策略。

  岭南的策略实在是太过激进,激进的令田信都有些控不住场面,这才愿意拿出岭南两万户税租,为朝廷分流一批江东降臣。

  这伙降臣打野战、搞治理不怎么内行,可收拾蛮夷,去搞征服、兼并,几乎是当世一流。

  岭南有这批江东降臣,加上湘军、日益壮大的汉僮仆从军、封君、士家,才能在一代人、两代人的时间里完成对土民的同化。

  这个过程也不复杂,汉僮一词看似新鲜,不过还是姬周的国人、野人之间多了个过渡群体,算不得什么创举。

  夏侯兰又不是多么功利的人,对南府掌控权并不执迷,何况南中又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就势离开,返回岭南也不算什么坏事。

  一千四百里的鸟道征程,能走完,并保持建制战斗力……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勋。

  这个功勋不仅仅在于战功,更在于维持了朝廷对南中的威慑力。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