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7章 物资的力量!_陈凡李云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中午时分。

  李云龙和赵刚来到团部,一同过来的还有张大彪以及和尚。

  “怎么样,老赵?”

  一边铺开下一次生意的资料,李云龙看向赵刚。

  “直接给粮食这方法很不错。”

  赵刚点点头,语气满意:

  “今天中午,单单赵家裕,就有近十个来报名参军,而且都是上好的壮劳力。”

  说到这里,赵政委也叹了一口气:

  “这边的老百姓不容易啊。”

  晋西北这边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区,而且还是贫困地带,几乎所有人都靠着在地里刨食维持生计,加上土地贫瘠,老百姓生活艰难。

  远比寿县、杨村那边的老百姓艰难。

  以赵家裕地区为例。

  赵家裕是稳固根据地,民兵部队不少,但实际参加正规部队的人并不多,甚至是极少,这倒不是老百姓不知道打鬼子的重要性,而是老百姓实在是没有办法。

  能参军的人,都是壮劳力,而地里刨食,尤其是在这荒山旱地里刨食,最需要的就是大量壮劳力,不脱产民兵还好,一直在村里,农忙时期可以去地里帮忙,闲暇时期进行训练和警戒,但一旦进入正规部队,那就得随部队出征,和鬼子作战,无法从事生产不说,还生死未卜。

  一户家庭,失去一个壮劳力,稍微遇到一点意外,那户家庭就会沦为赤贫,甚至绝户,比如今年这个大荒年,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抗不过这个冬天。

  五十斤白面,让老百姓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敢放家里人出来当兵打鬼子····

  “五十斤白面,就换来一个壮劳力,老百姓这也太亏了。”

  李云龙眯了眯眼睛:

  “咱们得多给点,最好每户参军的人家给两百斤或者三百斤。”

  五十斤白面,顶多撑两个月,帮不了多大的忙,给两百斤或者三百斤粮食才是最适合,一个五六口之家省着点能吃小半年。

  “四千多吨粮食是不少了,但要是每个家庭都发一百或者两百斤,咱们这可远远不够啊。”

  赵刚也想多给老百姓点。

  毕竟,送出来参军,也就意味着老百姓家里已经做好了决定,这个兄弟,这个儿子,这个丈夫,或许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可能。

  五十斤也太便宜了。

  “给粗粮,陈老弟那边,细粮可以换成数量更多的粗粮,然后····”

  李云龙摊开新生意的资料,吐气有力:

  “咱们加把劲,多赚点。”

  “嗯。”

  赵刚语气郑重:

  “咱们加把劲,多赚点粮食。”

  李云龙嘿嘿一笑,铺开最后一张资料:

  “这次,陈老弟可是给了个大生意。”

  他昨天已经看过了生意资料,心里已然有了初步的计划。

  先发一半,后面还有两千多字,感觉很不对劲,要大改一下。

  我自己感觉这章写的不适合,今后还是少些这方面····

  明天(今天!)还是两更。

  第一章中午,第二章晚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