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0章烧刀子酒_大唐酒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财?

  萧睿越想越觉得可行。就开始琢磨起来。

  按照目前地蒸馏技术。可以出一种4o度以下35度以上地烈酒。但成本似乎有些高。而且酿制工艺也有些复杂。那么。能不能——萧睿眼前一亮。突然想起了前世市场上流行地廉价地二锅头酒。

  二锅头起初地名字。其实叫烧酒。将原料按一定地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后酵。一般要5天后蒸馏出酒。这是第一锅。出酒后。再把蒸锅中地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地新原料和酒曲。搅拌均匀后再行酵。5天后再取出用来蒸馏出酒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地酒才是真正地“二锅头”。

  当然了,萧睿想要酿制的“二锅头”与前世的二锅头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来,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酒精浓度,二来也无法保证品质。他想酿的,不过是一种烈度比五粮玉液和清香玉液乃至洛阳酒坊们出品的萧酒还要高一些的、不讲究酒品的烈酒,换言之,就是只重酒精含量不重酒品质的烈酒。

  因为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酿制的技术含量便于批量酿制。

  想干就干,萧睿当天晚上就赶到了酒坊,带着几个酒工干了起来。

  看到他用酿制五粮玉液剩余的残渣和酒糟再次蒸煮一遍,又加入双倍的酒曲进行酵,杨括讶然问道,“子长,你这……”

  萧睿微笑不语。可到了3天后,更让杨括和酒工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萧睿居然以小麦和稻米为主,还掺加了大量的辅料——像什么稻米秸、稻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之类,重新混合一起蒸煮然后继续酵。

  天哪,杨括和酒工们要不是知道萧睿乃是酿酒的奇才,大名鼎鼎的酒徒,说不定会认为萧睿疯了——这天下间,哪里有用粮食的下脚料酿酒的?还有啊,那加入的酒曲数量也忒离谱了吧?杨括很难想象,这样的大杂烩出酒后,究竟会是一种什么味道。

  其实,杨括和酒工们并没有注意一个细节:二次酵之前的蒸煮时间特别的长,可以说是五粮玉液原料蒸煮的两倍。而且,萧睿吩咐酒工将炉火烧得格外旺,蒸锅里的原料几乎被蒸煮成了一锅烂泥。

  接下来是十天的深度酵。在杨括眼里,萧睿的举动越来越荒诞,他竟然让人在地面上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将用来酵的瓮密封好后深埋其中。

  对于萧睿来说,酿制这等粗制滥造毫无酒品可言的廉价烈酒,成功率可以说是百分之一百,毫无悬念。十天的时间过去了,挖出深埋的酒瓮,就开始了蒸馏。与五粮玉液蒸馏所用的文火不同,此番萧睿安排酒工采用了烈火,熊熊的火势燃起,蒸馏锅中出近乎雷鸣一般的开锅声响,一股子浓烈得微微有些呛鼻子的酒气冲天而起,弥漫在整个酒坊院中。

  乳白色的明显有些浑浊的酒液,酒气炽烈让人闻之掩鼻,杨括目瞪口呆,地小心翼翼地品了一口,脸瞬间涨得通红,连连摇头:“子长,这是何等之酒哦,吞下腹中犹如烈火焚烧,火辣辣地痛。”

  “味极浓烈,入口如烧红之刀刃,吞入腹中犹如滚烫之火焰。”萧睿得意地哈哈大笑,“括兄,就叫它烧刀子吧。你去找那吐蕃人来,日后酒徒酒坊就专门卖烧刀子给吐蕃人。至于价格吗,不需要太高。”

  萧睿心里暗笑,“成本太低,酿制粗糙,也就只有胡人不嫌弃吧。价钱当然不能太高,价钱太高,一般的吐蕃人也喝不起——也算是薄利多销吧,先给吐蕃人一点甜头。”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