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14章:紧要关头,各显神通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筑水和北河不像涛涛东流的黄河,它们都没有真正意义的河堤,整条河道都是自然冲刷形成,要想设坝蓄水,就得寻找一个两山包抄的河谷,否则的话,河水会往两边流淌,水量不足就无法形成洪峰,根本就威胁不到二十里外的谷城。

  其次、挖掘河堤就等于要挖开堤坝一边的山,这时代没有炸药开山,全靠人力开挖,而且还有时间限制,所到待到开挖的时候,二将和麾下士兵全都傻了眼了,但是又不能不干,怎么办?

  自然是找最薄弱的地方下手。

  好在白天作战的时候,缴获到两千多匹战马,使二将各有两千多个人手。

  和高衍这个小青年相比,程咬金不但粗中有细,头脑灵活,还善于投机取巧,当他选择筑坝之地时,就已经意识到要挖山,所选坝址是山势最薄弱的地方,而且他筑好堤坝以后,就带着两千多名士兵集体开工,足足搞了大半宿,才终于在筑水南岸开了一个小口子,在涛涛河水的冲刷下,缺口变得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却在下方遇到了两块巨大的石头,它们一左一右的卡在缺口两旁,任由洪水怎么冲刷,这大石头始终岿然不动。不将把这两块大石头敲碎,仅凭这么一点水量,就算是倒灌两年,也威胁不了远在二十里外的谷城。重选地方再挖的话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敲掉一块巨石。

  可问题是小的那一块石头,比房子还要大,要是用手中铁钎和铁锤砸,就算一个月也未必能够敲碎,可现在离约定的时间只有不到半夜。

  紧要关头,喜看杂书传记的爱好帮了程咬金一把,他记得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时候,父子二人为了加快进度,减少民力物力的浪费,便煅烧岩石,然后淬以冷水,使岩石爆裂脱落,然后再将之扒开。

  于是他就照搬李冰父子的办法,先把一块石头上的泥土清空到底,然后在石根后面架起干柴锻烧,等石头烧得通红再泼冷水,致使石头脆得跟泥巴差不多,再用铁钎和铁锤敲,很快就能敲下厚厚一层。如此反复多次,终于把那块石头根基削去一大半,越来越小石头头重重脚轻,渐渐地承受不住洪水的力量,当它轰隆隆的滚下山坡的时候,滔滔洪水便如脱缰野马奔腾而下!

  失去石这块巨石的禁锢,滔滔洪水彻底失去了限制,缺口很快就由最初的不足两丈扩大成四十多丈,滔滔浊水形成了一个个巨大洪峰,向低处咆哮而下,这一片地域很快就成了一片汪洋泽国。

  高衍就惨了,他毕竟是一个小青年,没程咬金那么多弯弯道道,筑好堤坝就让将士们分批睡觉去了。直到开挖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大条了。可他一不知道李冰父子事迹,二是之前一锄不挖,等到下手的时候才意识到挖山何其之难?关键时刻,他的祖宗兰陵王高长恭帮了他。

  高衍是听着兰陵王高长恭的故事长大,对其异常崇拜,长大以后不但去了解高长恭的事迹,还爱屋及屋的熟读北齐的战争资料,这其中,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大统十二年的玉壁之战。当时韦孝宽奉命坚守玉壁,高欢军兵多势众,在玉璧城外一步步的堆起土山,企图居高临下的向玉壁城中攻击,但韦孝宽以木代土,在城中搭起超出敌人土山的高度,使高欢的土山之计失败。从这个战役中,高衍得到的启发是于下游寻找一个北部山势耸立、南方低矮多土的地方再筑一座更加坚固的堤坝,紧接着在南岸挖开一条沟壑,然后决开第一座堤坝,滚滚而下的洪水遇到了第二座堤坝,理所当然的往低矮一侧泛滥,浩浩荡荡洪水将土质沟壑越冲越大,如他所愿的将下方淹成一片泽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iquge4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